10年前,台灣的美麗與哀愁,被收藏在導演齊柏林的鏡頭裡,完成了台灣首部空拍紀錄片《看見台灣》,讓我們看見自己生長的土地;10年後,氣候變遷速度加劇,看見・齊柏林基金會也終於找到資深紀錄片導演麥覺明執導《看見台灣III》,接棒傳承齊導的使命與精神,延續齊導的堅持與深情。
2023/06/09 00:55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公布2022年空污、水污嚴重違規的企業名單,從違規事實嚴重性、總裁罰金額與次數綜合評量,頒發第5屆「環境金害獎」。今年的得獎單位有5度獲獎的國營事業「中油」、去年也獲獎的「經濟部工業區服務中心」、政府工程承包商「臺鍍科技」,及肉品加工龍頭「大成」(1210)。
2023/06/07 01:24葡萄王生技(1707)繼日前,簽署加入SBTi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為永續發展邁進下個里程碑。因應6月5日聯合國所設立的世界環境日,葡萄王率先公布永續合作、產品、管理等3大永續成果,並許下3大綠色承諾:落實再生能源、科學減碳、提高能源管理強度,期望能成為友善環境的領航者,號召業界一齊投入永續行列,共同為地球的環境保護努力。
2023/05/30 23:08海地首都太子港的暴力衝突持續升溫令居民深感不安 。當地人們每天活在流彈、綁架,以及經濟情勢不穩的恐懼陰影當中。無國界醫生在此地營運的行動診所,每天都為數以百計的病患,不分男女老少,以及社區裡行動不便的年長者們提供治療。
2023/05/29 22:26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最新研究,建築與營建業者的碳排放占全球近40%,超過工業和運輸業的排放量。因此,建築產業正面臨著ESG衝擊,追求永續發展已成為迫切的議題。為此,全國建築師公會與信義企業集團、信義開發共同舉辦「2023年永續發展全國研討座談會」,邀請了產官學代表共同探討策略,從公共建築應對淨零碳政策、永續金融和不動產行業等角度,期望推動建築產業更好地應對ESG潮流,共同為全球創造永續發展。
2023/05/29 07:20連年獲得好評和國際社會影響力獎項肯定的「科思創祖孫科學營」,持續以豐富主題和有趣的科學實驗,為祖孫們締造難忘的共融時刻。今年8月,科思創祖孫科學營將在台北、彰化和屏東三地舉行,只要祖父母年滿60歲,孫子女年齡在6至12歲,即可組隊免費報名,中低收入戶將享有優先錄取資格外,另還特別舉辦全台啟聰學校祖孫特別場,即日起開放報名至6月25日止。
2023/05/28 23:14邁入第2屆的「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將於7月21~23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隨著全球130多個國家提出淨零排放目標後,世界已進入零碳經濟的新階段,今年主題聚焦「邁向淨零未來」(Towards a Net Zero Future),中央與地方政府、企業、學校、NGO等近百家國內外參展單位齊聚,促進各地永續專家與實踐者交流對話,共創合作新機。
2023/05/27 16:36蘇丹衝突持續,武裝團體多次進入無國界醫生(MSF)在蘇丹各處的醫療院所,並搶劫藥品、物資和偷竊車輛,造成工作人員和病人嚴重心理陰影。此等行徑令人震驚,不僅無視人道原則和《國際人道法》,也阻礙民眾最迫切需要的醫療服務。對於這些對遭受騷擾、暴力搶劫的狀況,以及占領醫療院所的行為,無國界醫生予以強烈譴責。
2023/05/25 17:11全世界其實一直持續在討論ESG議題,「真正蓬勃,也不過最近4~5年的事情,尤其最近2~3年,特別快啊!」簡又新沈思後說道,這與國際趨勢密切相關,突然受重視的主因是疫情的催化,「隨著Covid-19疫情的爆發,各國紛紛實施封城、鎖國、停工廠、關學校等措施,對企業勞工帶來了巨大的困境。」全球對於「社會面」議題的關注程度顯著提升,進而將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議題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2023/05/25 17:0021世紀跟過去是完全不同的時代,「台灣不能落後!」簡又新感慨萬分,我們不能只是口號喊得震天響,卻沒有追上世界的步伐。簡又新回想起當環保署長的時候,「1987年,台灣因經濟的高度發展而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我們創造了經濟奇蹟,也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從貧窮一躍而成繁榮時,浪費現象大量產生。當時的台灣,雖然經濟狀況良好,環境問題卻相當嚴重,民眾也缺乏環境意識。
2023/05/25 16:30今年初的一場活動,現場與會的電子媒體開門見山:「氣候變遷新聞通常是票房毒藥,這種議題不受民眾青睞!」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當面坦言,自己走上這條孤獨的路已經16年。今年已經77歲的他,一度是無人問津的存在,但堅持到底、從不放棄至今,已經成為了推進台灣永續發展的指標人物。「我這個曾經的毒藥,現在開始會變甜藥。」簡又新開朗笑說。
2023/05/25 16:05為達成臺灣2050淨零排放政策目標,並兼顧企業減碳及碳中和需求,臺灣證券交易所於今(20日)宣布,將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預計今年中完成設立登記,相關細節尚在籌劃中。臺灣碳權交易所主要業務,將包含國內碳權交易、國際碳權買賣及碳諮詢宣導服務。
2023/04/21 01:23「碳焦慮」時代來臨,歐盟碳權價格18日已達到每噸94歐元,自2020年初至今飆漲了近3倍。歐洲議會在18日通過了,根據產品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量、徵收碳進口稅的立法,包括修改碳交易市場機制和提高歐洲汙染成本等,這是國際上首次將氣候法規納入全球貿易規則。歐盟這項獨步全球的立法,將從2026年起,對進口到歐盟的高碳排商品課徵碳稅,這是歷時近兩年碳進口稅談判的成果,初步鎖定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和氫。
2023/04/21 01:12甫告別疫情海嘯,又馬上面臨缺工海嘯,求職市場究竟發生什麼事?職涯平台 Alpha plus 今(20日)發布「Alpha plus職場 DEI 聲量指數」來到208.5,創下2019年第4季(疫情前)以來次高,休假、獎金討論爆量,顯示求職者不再只視薪水為唯一條件,對職場環境要求已愈來愈高。Alpha plus人才加速器共同創辦人邱亮士表示,現今求職者在乎與雇主價值觀是否契合、工作條件是否人性化、職場環境是否友善等,如果不符期待,寧可離職裸辭甚至改作外送、網紅等自雇工作,不願回到傳統職場,因而擴大了台灣的人
2023/04/20 23:54隨著全球淨零碳排趨勢,燃油車的淘汰速度越來越快,電動車作為核心技術的新興車業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發展。今(19日)「電動車供應鏈-淨零碳排世代下的機會與挑戰」研討會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MIH開放電動車聯盟與花旗(台灣)銀行、鴻海科技集團、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巧新科技等,共同從法規面、產業面、技術面、金融面等角度,探討汽車產業在永續與數位雙軸驅動下,如何帶動產業鏈低碳轉型。
2023/04/19 20:15讀書也可以擁抱永續精神。電子書月租平台Hami書城,將於4月22日至23日舉辦第5屆「世界閱讀日全台免費閱讀」活動。今年的「綠色閱讀,永續生活」主題活動,Hami書城推薦奧斯卡影帝麥特戴蒙著作的《水的價值》,期望透過綠色閱讀的電子書,讓民眾了解環保永續可落實在實際生活。活動期間,只要在臺灣使用Hami書城的GPS定位功能,便可免費閱讀月讀包的電子書或雜誌;參與限時簽到或社群分享活動,還有機會抽三星最新Galaxy手機及Galaxy Watch等多項好禮。
2023/04/19 19:082023《國家地理雜誌》台灣攝影大賽啟動本屆大賽徵件,賽事之外,特別舉辦論壇,邀請國際生態攝影大師法蘭斯・藍汀(Frans Lanting)、知名攝影師沈昭良、導演柯金源擔任講師。今年攝影大賽的收件內容,除聚焦「台灣」並分5項徵件組別外,《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總編輯李永適特別宣布,鑑於不肖業者藉不當誘拍與籠拍鳥類並產業化,造成生態攝影極不良示範,違反主辦攝影比賽的宗旨,因此,今年大賽將「暫停接受鳥類攝影作品投稿」,後續將邀請野鳥保育團體與專家等,共同研商拍攝規範。
2023/04/14 00:27綠色和平、環境法律人協會,與4名氣候災難的潛在受害者,主張現行的「用電大戶條款」對企業的再生能源設置要求過低,忽略其減碳義務,違反環境基本法,侵害人民基本生存權利,2021年初對經濟部提告,發起「臺灣第一起氣候訴訟」。歷經2年時間,終於迎來正式開庭程序,現場出席者包含臺灣大學氣候行動社社員、律師、法律系學生、企業人士、NGO、政府機關、媒體等。
2023/04/12 21:43去年臺灣政府在帛琉主辦的第 7 屆『我們的海洋』(OOC)大會上,明確承諾會通過《海洋保育法》,然迄今承諾無法兌現。綠色和平指出,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即將於5月底結束,審議時間已捉襟見肘,因此,今(11日)特別赴立院研究大樓前拉起「三讀海洋保育法NOW!」布條疾呼,與現場致電立院黨團4位總召,獲國民黨曾銘宗、時代力量邱顯智、民眾黨邱臣遠等現身表示支持於本會期通過《海保法》,而民進黨總召柯建民則未出面回應,綠色和平將會繼續守候爭取4黨全數支持。
2023/04/11 15:56運動交朋友!把世界帶進台灣,民間團體也能發揮力量。立法院女子運動外交促進會今(11日)舉行記者會,台灣運動好事協會執行長劉柏君宣布,5月5日、6日於國立臺北大學舉行「台美共建亞太運動性平交流平台國際論壇」,屆時將有來自美、日、澳洲等國重量級講者與會。而全球首創的「女性在體壇」國際攝影大賽,收到來自全球52國的精彩作品,5月5日將揭曉最終名次,今日獎座也首度亮相。
2023/04/11 13:48根據環保署統計資料,去年(2022年)全國一般廢棄物量高達1,185萬噸,不僅創下歷年統計新高,更是連2年突破1,000萬噸;其中,約479萬噸為一般垃圾、657萬噸為資源垃圾、48萬多噸是廚餘。這無疑再次凸顯廢棄物處理相關法規完善的迫切性。6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邀請環保署備詢時,立委莊競程提到長照業、飯店垃圾等無處可去的問題,而立委洪申翰則提到了希望將《廢棄物清理法》和《資源回收再利用法》整併議題,環保署長張子敬允諾,將在今年7月提出具體《資源循環促進法》。
2023/04/07 00:03ESG 在環境、社會、治理等三個面相中,如何做出因應及貢獻?完整揭露碳排放資訊、企業資助偏鄉國小營養午餐......等貢獻,產生多少社會價值?有可能計算環境、社會等無形的價值嗎?這個問題時常困擾撰寫永續報告書的人員,讓人不知從何下手。SROI(Social Return Of Interest)社會投報率,就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而設計的方法論。
2023/04/06 00:05日本岸田首相於今(5日)宣布,將在2030年前推廣「可彎曲太陽能電池」政策,目標是在2040年將供應量提高至現有的6倍左右。被稱為下一代太陽能板的「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相較於現有太陽能電池,優點是更輕盈且能夠彎曲,可以貼在建築物的窗戶或彎曲的車體等場所,也具有較高的發電效率,此政策的推動,將有助於太陽能產業的發展,與降低使用傳統電力的成本。日本政府也計畫利用新設立的資金,支援生產體制整備和量產技術開發。
2023/04/05 18:09去年3月,國發會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一直為專家學者所詬病:「太保守!」各界批判淨零相關部門的路徑評估模式、資料分析並不透明,亦缺乏參與式治理之落實。時隔一年,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於31日發布《淨零之路 台灣的雙贏策略》專書,直指台灣邁向淨零必須先「深度減碳」,並點出現階段政府無法做到淨零的原因,同時,提出6大積極方案。
2023/04/01 01:19環團指控經濟部對2021年上路的「用電大戶條款」,未積極管控之外,至今亦未公布檢討報告。今(30日)偕同立委邱顯智、陳琬惠,於立法院召開用電大戶條款環團獻策記者會,提出民間版本的用電大戶條款建議書與5大訴求;現場,環團更直接點名台積電、台玻集團等前茅的用電大戶,未承擔合於比例原則的綠電責任。
2023/03/31 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