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能源

聚焦綠色與智慧航運未來 台船與挪威船籍社辦聯合技術研討會

聚焦綠色與智慧航運未來 台船與挪威船籍社辦聯合技術研討會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2208)與DNV挪威船級社今(28)日合辦第10屆以海事未來為主軸的「聯合技術研討會」,集結來自航運與造船產業的專家學者與業界領袖,共同探討面對2050淨零碳排挑戰下,全球航運產業的轉型契機與技術途徑。

2025/05/28 14:39
裕民看散裝船基本面很好 海岬型船長約拉高到五成、下半年會好轉

裕民看散裝船基本面很好 海岬型船長約拉高到五成、下半年會好轉

裕民航運(2606)總經理王書吉指出,今年雖然散船運市場看起來有點不利,但是基本面還是很好,新船增加有限,15到20年的船佔25%,在日益嚴格環保法規下面須加快汰換,公司去年年底以前開始拉高海岬型船長約比例,自三成提高到五成多,都有簽到良好獲利價格,中小型散裝船因現貨價與長約價差距較小,簽約比例約自三成提高為四成,保有一定獲利。

2025/05/27 11:15
華航南北淨灘 齊心守護蔚藍海洋

華航南北淨灘 齊心守護蔚藍海洋

中華航空今 (24) 日於高雄旗津海水浴場舉辦淨灘,由董事長高星潢及高雄分公司總經理陳鵬宇率隊,聯合高雄旗津區公所號召員工與親友投入環保行列。

2025/05/24 19:32
台灣大啟動全球首創藍碳紅樹林復育計畫 閒置魚塭轉型高效碳匯研究基地


台灣大啟動全球首創藍碳紅樹林復育計畫 閒置魚塭轉型高效碳匯研究基地


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台灣大哥大秉持「Open Possible 能所不能」品牌精神,攜手產官學界啟動全球首創的「台灣大藍碳 紅樹林復育計畫」,選定台南台江國家公園2.7公頃閒置魚塭,轉型為融合生態保育與科學研究的藍碳復育示範基地。

2025/05/23 18:01
與航商共迎新能源世代 港務公司持續助攻國家綠能政策

與航商共迎新能源世代 港務公司持續助攻國家綠能政策

台灣港務公司今(22)日指出,國際海事組織MPEC 83會議今年4月已定案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將於西元2028年實施,淨零碳排已成為必然的趨勢,公司身為國際商港經營者,將隨時掌握海運替代燃料脈動,與國輪航商業者共商因應策略,一同迎接新能源世代來臨,將持續透過「台灣港群綠能關聯產業座談會」,持續助攻國家綠能政策。

2025/05/22 19:07
陽明造船龜速、這次等到船價下跌 7艘LNG船估最高省1.7億美元

陽明造船龜速、這次等到船價下跌 7艘LNG船估最高省1.7億美元

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s Research)的最新數據顯示,在經歷了三年的訂單豐收之後,航商對新造船的需求減弱,年減57%,導致新造船價格較今年年初下跌1.2%,其中散貨船和貨櫃船價格分別下跌2.2%和1.4%。目前正在為7艘1.5箱(20呎櫃)貨櫃船辦理招標的陽明,有望省下約1862萬美元,甚或高達1.7億美元。

2025/05/20 07:00
賴總統上任一周年 綠色和平檢視氣候政策:減碳進展緩慢

賴總統上任一周年 綠色和平檢視氣候政策:減碳進展緩慢

綠色和平於今(19日)發布最新報告,檢視總統賴清德上任一年來的氣候與能源政策進展。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忻儀表示,雖然賴政府成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展現高度重視相關議題,但政策執行仍以經濟發展和產業擴張為優先,導致減碳與能源轉型目標進展緩慢,恐影響台灣達成淨零碳排的承諾。

2025/05/19 23:43
核能是解方? 簡又新:關鍵是「能源多元化」

核能是解方? 簡又新:關鍵是「能源多元化」

對於近日熱議的能源議題,台灣淨零排放協會理事長簡又新大使表示,「乾淨、穩定、價格合理的能源仍是所有國家追求的目標。」簡又新指出,除了德國外,目前幾乎所有先進國家都將核能視為「能源多元化」的重要選項,「能源不能太單一,否則風險很高;多元能源組合才能降低供應不穩、價格波動或戰爭等外部因素帶來的衝擊。」

2025/05/16 19:30
SMR引資本市場關注 谷月涵:技術進度仍在初期階段

SMR引資本市場關注 谷月涵:技術進度仍在初期階段

美國近日提出可協助台灣解決能源問題,並推動SMR合作,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為潛在的外交工具。聚界潔能董事長、有「台灣先生」之稱的谷月涵指出,從長遠趨勢來看,SMR是值得台灣考慮的選項,對國土有限的島國而言,更具部署彈性。他舉例,若SMR能採離岸設計,如部署在船上,可連續運作10年後整體送回處理,將在安全與便利性上更具優勢。

2025/05/16 18:59
等黃仁勳開金口 專家:核電翻身全看產業領袖一句話

等黃仁勳開金口 專家:核電翻身全看產業領袖一句話

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敏今(16日)在出席「2025 核融合論壇」時受訪直言,最希望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站出來說這句話:「核能發電很重要,請國家支持!」藉產業領袖之口,帶動整個社會氛圍。

2025/05/16 17:30
批賴清德「幻想」 核工專家:請政府說清楚「新核能」是什麼?

批賴清德「幻想」 核工專家:請政府說清楚「新核能」是什麼?

針對總統賴清德日前提出的「新核能」概念,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敏今(16日)在出席「2025 核融合論壇」受訪時直言,目前所謂新核能技術多數尚未商轉,甚至連實際使用經驗都沒有。他點名SMR技術仍過於昂貴、尚不可得,呼籲政府「不要活在夢幻中,要面對現實」,台灣並不適合當第一個。

2025/05/16 17:10
核電停機 = 燃煤回升? 專家反駁:實際上將創30年新低

核電停機 = 燃煤回升? 專家反駁:實際上將創30年新低

來自氣候政策研究者、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開門見山說:「2025年不會缺電。核三廠除役早就在台電與能源部的規劃內,台電資料顯示,2025年備轉容量率可達8.5%,在國際上是非常安全的標準。」

2025/05/16 17:00
SMR是缺電「救世主」 環團質疑:資本「賣夢操作」不是技術突破

SMR是缺電「救世主」 環團質疑:資本「賣夢操作」不是技術突破

在環保團體眼中,SMR並不是那麼值得期待。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林冠伶表示,目前,SMR在全球尚無任何實際商轉案例,這一點必須被認真看待。她認為,我們在討論核能時,不能只將它當成技術問題,更應理解它作為一種「能源產業」,也同時是一門「需要被行銷包裝的生意」。

2025/05/16 11:00
「電夠用」是幻覺 美推 SMR「從非核變新核」台灣準備好了嗎?

「電夠用」是幻覺 美推 SMR「從非核變新核」台灣準備好了嗎?

2025年5月17日,台灣最後一座核電廠,核三廠2號機將正式除役,「非核家園」的願景正式落地。然而,隨著氣候變遷、用電需求成長及AI發展的用電潮來襲,「電夠不夠用?」成為全民焦慮的問句。SMR是什麼?真能成為解方?《ETtoday東森新媒體》專題,將從科學、政策與環境三方角度,解析SMR的爭議與矛盾。

2025/05/16 07:00
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國際淨零永續展10月登場 助企業強化綠色韌性

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國際淨零永續展10月登場 助企業強化綠色韌性

由外貿協會(TAITRA)與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旗下的產業聯盟-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GESA),共同舉辦的年度指標能源產業展覽「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Net-Zero Taiwan)」將於10月29日至3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1館盛大展出。

2025/05/15 20:59

第1頁共5頁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