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企業家獎》被譽為「企業家奧林匹克」,每年表彰具備創新思維、長期價值與永續影響力的領袖人物,並於摩納哥蒙地卡羅舉辦全球總決選,今年邁入第25屆,共有來自43國的51位傑出企業家齊聚一堂,代表台灣出席的華城電機總經理許逸德,推動智慧製造與綠色能源的卓越表現,讓家族企業轉型升級。
2025/06/10 14:02隨著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24年底的選舉中再次勝出,一時間,「ESG是否氣數已盡?」的疑雲籠罩在國際社會上空。然而,當我們撥開政治表層的迷霧,深入探查全球政策的真實走向與企業的實際行動,一幅截然不同的圖景躍然紙上:ESG非但沒有偃旗息鼓,反而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體質調整」,卸下過往繁複的文書包袱,更聚焦於實質影響與績效連結,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務實韌性。
2025/06/08 14:17臺灣法治會計學會今(2日)舉辦114年度會員大會暨第二季研討會,金管會金融市場發展及創新處處長胡則華發指出,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綠色與永續金融授信餘額達3.38兆元,永續發展債券發行規模也達7,465億元,顯示資金正快速流向具永續價值之經濟活動。同時,與會各界也針對ESG揭露的監理政策發展、企業永續揭露、法律風險及查核確信等核心議題,展開橫跨監理、會計與司法的深度對話。
2025/06/02 17:53中華航空今 (24) 日於高雄旗津海水浴場舉辦淨灘,由董事長高星潢及高雄分公司總經理陳鵬宇率隊,聯合高雄旗津區公所號召員工與親友投入環保行列。
2025/05/24 19:32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台灣大哥大秉持「Open Possible 能所不能」品牌精神,攜手產官學界啟動全球首創的「台灣大藍碳 紅樹林復育計畫」,選定台南台江國家公園2.7公頃閒置魚塭,轉型為融合生態保育與科學研究的藍碳復育示範基地。
2025/05/23 18:01中信金控」致力維持生物多樣性,今(22)日與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簽署ESG合作備忘錄,公、私攜手打造臺灣國家公園首例推動「其他有效地區保育措施」,將共同投入濕地治理、友善魚塭、保育兇狠圓軸蟹和指標性瀕危物種黑面琵鷺,維護生物多樣性。
2025/05/22 19:48即使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碳足跡的影響,但探索世界的渴望仍舊存在,那麼我們該如何用更輕盈、對地球更友善的方式來旅行呢?以下國外網站《Treehugger》整理了出5種簡單的做法,也許乍聽之下覺得沒有什麼用處,但當很多人一起實踐時,就能產生真正的改變。
2025/05/20 16:14全聯除了小農直採、小農鮮乳,今年再新增「小農米」品項,包括「本番大粒米」、「任性青農米」,其中本番大粒米從去年9月獨家上架以來,近半年霸榜熱銷,米粒比越光米大1.2倍,飽滿Q彈,出口到日本還獲得特A級認證。即日起至6月5日全聯年中慶,小農米祭出「買1送1、第二件5折」優惠。
2025/05/20 12:46綠色和平於今(19日)發布最新報告,檢視總統賴清德上任一年來的氣候與能源政策進展。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忻儀表示,雖然賴政府成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展現高度重視相關議題,但政策執行仍以經濟發展和產業擴張為優先,導致減碳與能源轉型目標進展緩慢,恐影響台灣達成淨零碳排的承諾。
2025/05/19 23:437-ELEVEN與「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攜手,首創「紫斑蝶友善門市」,在盤點全台門市據點後,選擇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內紫斑蝶生態廊道核心位置的「有魚門市」,透過生態佈置、海報、桌貼,傳遞「防止路殺」與「友善棲地」,也響應聯合國永續指標。
2025/05/19 13:55對於近日熱議的能源議題,台灣淨零排放協會理事長簡又新大使表示,「乾淨、穩定、價格合理的能源仍是所有國家追求的目標。」簡又新指出,除了德國外,目前幾乎所有先進國家都將核能視為「能源多元化」的重要選項,「能源不能太單一,否則風險很高;多元能源組合才能降低供應不穩、價格波動或戰爭等外部因素帶來的衝擊。」
2025/05/16 19:30美國近日提出可協助台灣解決能源問題,並推動SMR合作,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為潛在的外交工具。聚界潔能董事長、有「台灣先生」之稱的谷月涵指出,從長遠趨勢來看,SMR是值得台灣考慮的選項,對國土有限的島國而言,更具部署彈性。他舉例,若SMR能採離岸設計,如部署在船上,可連續運作10年後整體送回處理,將在安全與便利性上更具優勢。
2025/05/16 18:59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敏今(16日)在出席「2025 核融合論壇」時受訪直言,最希望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站出來說這句話:「核能發電很重要,請國家支持!」藉產業領袖之口,帶動整個社會氛圍。
2025/05/16 17:30針對總統賴清德日前提出的「新核能」概念,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敏今(16日)在出席「2025 核融合論壇」受訪時直言,目前所謂新核能技術多數尚未商轉,甚至連實際使用經驗都沒有。他點名SMR技術仍過於昂貴、尚不可得,呼籲政府「不要活在夢幻中,要面對現實」,台灣並不適合當第一個。
2025/05/16 17:10來自氣候政策研究者、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開門見山說:「2025年不會缺電。核三廠除役早就在台電與能源部的規劃內,台電資料顯示,2025年備轉容量率可達8.5%,在國際上是非常安全的標準。」
2025/05/16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