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核三廠即將於5月17日正式除役,台灣邁向非核。國民黨、民眾黨推動修法,欲重啟老舊核電廠,引發廢核團體強烈反彈。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召開聯合記者會,痛批修法草率、罔顧核安,呼籲停止以人民安全為政治籌碼。
2025/05/08 23:07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8日)對台灣第一個氣候訴訟案做出判決。這個案子是由綠色和平組織、環境法律人協會和四位公民在2021年初所共同提出,經濟部「用電大戶條款」太寬鬆,無有效規範企業也無助於減碳,侵害人民基本生存權利。法院以原告(個人和團體)沒有「請求權」為由,駁回訴訟,根據判決書提到,本件判決得上訴。對此,綠色和平認為與全球推動淨零碳排的共識和氣候正義的原則相違背。
2025/05/08 22:33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的藍色起源公司,再次將名人和富豪送上太空。當少部分人以數千萬美元換來幾分鐘的太空夢,地球上卻有無數人正為氣候災害與生計掙扎。5 月是臺灣的報稅季,綠色和平與您有同樣的疑問:在這個失衡的世界,誰該為環境與未來付出更多?
2025/05/05 22:31台灣證券交易所今(30)日發表第11屆「公司治理評鑑」結果,信義房屋再度榮獲前5%,這是該公司連續11年保持在頂尖行列,展示其穩健的治理架構和誠信經營文化。今年共有1,754家上市及上櫃公司參加評鑑,其中976家上市公司中,有49家進入前5%,包括信義房屋、台積電、台灣大、中華、遠傳電信、裕隆和聯電等7家企業,自評鑑開始以來均連續11年獲此殊榮。
2025/04/30 21:55在公司治理評鑑結果的嚴格評核中,連續名列前5%的公司向來被視為頂尖指標。台灣證券交易所今(30)日公布第11屆「公司治理評鑑」結果,上市公司共976家,其中僅49家進入前5%,比率不到5%。值得關注的是,去年才獲得「連續十年進入前5%」殊榮的統一超商(2912),本屆卻跌出前段班,落至第6%至20%區間,無緣續寫連11屆蟬聯紀錄。
2025/04/30 21:35台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部經理余宗普表示,下一屆將是最後一次以「公司治理評鑑」為名進行評比,預計自2026年起,將正式更名為「ESG評鑑」,並於2027年公布第一屆評鑑結果。
2025/04/30 17:36台灣證券交易所表示,第十一屆(113年度)的公司治理評鑑已經完成,這次總共有1,754家公司接受評鑑,其中包括976家上市公司和778家上櫃公司。為了讓評鑑結果更有參考價值,證交所將所有公司依照評鑑得分高低,分為七個級距:前5%、第6%至20%、第21%至35%、第36%至50%、第51%至65%、第66%至80%、以及第81%至100%,且各別公告上市公司與上櫃公司公告評鑑成績。
2025/04/30 16:58泛娛樂產業雖非傳統高耗能產業,但近年也積極回應永續浪潮,除了在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發起倡議與行動,更將ESG理念融入日常營運,包括關注環境議題、員工福祉、治理機制與社會參與等層面,打破外界對遊戲產業與ESG關聯性低的刻板印象。
2025/04/28 12:38交通部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東管處)今(4/16)於台東舉辦「2025東海岸運動觀光系列活動」記者會,宣布以「旅動 東海岸」為品牌,推出長濱金剛雙浪馬拉松、秀姑巒溪泛舟鐵人三項等運動主題旅遊活動,串聯中央與地方資源,帶動觀光與在地經濟。
2025/04/16 22:53華淵鑑價於2025年3月7日舉辦「揭開ESG神秘面紗的虛實」線上研討會。此次活動由華淵鑑價總經理陳淑琴主持,並邀請到台灣法治會計學會理事長暨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李坤璋教授,為與會者深入解讀當前企業面對的ESG(環境、社會與治理)挑戰與機遇。李教授除有多年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服務經歷外,並且在會計、法律與企業管理領域跨足整合,長期致力於企業永續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堪稱產業界與學術界不可多得的專家。
2025/03/31 22:052025年是全球邁向永續轉型的關鍵之年,挑戰與機會並存。CSRone永續智庫聯手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發表年度最新調查報告《2025 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此次報告,研究分析574 本 2024 年永續報告書,聚焦資本額 20 億以上的臺灣企業,剖析臺灣及亞太區企業在治理、環境、社會三大核心面向的現況與趨勢。
2025/03/26 23:40紐西蘭B型企業Medsalv 是以循環經濟原則來回收、修復和再製造的製造商,處理如病人轉移床墊、預防深部靜脈栓塞的袖套、血壓袖帶和止血帶及醫療鞋套等的醫材的再清潔及滅菌;透過延長醫材料的使用壽命和資源節約,使醫院減少成本,更減少原本新產品製造的環境排放負擔。
2025/03/26 23:27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全球野生動物數量平均驟減 73%;約 100 萬個物種面臨絕種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24 年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自 1970 年以來,全球脊椎動物種群規模減少 73%。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估計,超過 100 萬種動植物正面臨滅絕危機,其中許多物種可能在未來數十年內消失。此外,入侵外來物種每年造成全球 4,230 億美元經濟損失,自 1970 年以來其影響力每 10 年增長 4 倍。這些數據顯示,人類活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壞生態系統。
2025/03/26 22:59全球2050淨零排放目標迫在眉睫,企業的永續行動刻不容緩,但在傳統商業模式的限制下,減碳之路怎麼走才能兼顧環保發展和商業利益?第五屆《臺灣循環經濟獎》的23家獲獎企業,涵蓋汽車零件、化學原料、食品及造紙等產業,他們運用創新思維打破框架,不僅減少資源浪費,更將廢棄物轉化為高附加價值產品,打造循環經濟模式,甚至結合在地創生,以實踐成果為這個難題提供了令人驚豔的解答。
2025/03/24 12:00在台南後壁的蘭花科技園區,世茂農業生技的智慧溫室,一輛自動搬運車正悄然滑過鋪設整齊的軌道,搬運著一株株盛開的V3大白花。這裡,是台灣蝴蝶蘭染色切花的最大出口基地,也是黃崇德40年蘭業生涯的結晶。「過去,台灣曾經是全球第一!」黃崇德語氣篤定。他所說的「我們」,不是世茂,而是整個台灣蘭業。
2025/03/23 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