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永續發展趨勢的日益重視,「自然碳權暨生物信用額度創新解方論壇」邀請了經濟部主任秘書楊志清、「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獲邀擔任Keynote演講與論壇倡議Biocredit Taiwan的台大團隊成員,以及輔仁大學永續發展團隊、KPMG安侯建業永續發展基金會、亞太經貿投資總會和立順興資源科技公司等,共同探討如何通過自然碳權與生物信用額度,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實現淨零碳排放的創新應用策略。
2024/02/22 07:25環境部3日舉辦「碳費徵收子法推動進度交流座談會」,首度公開「碳費計算公式」,並更新碳費應繳費額的計算公式。根據新的公式,計算碳費時,可以先扣除2.5萬公噸的碳當量,再乘以相應的收費費率,這意味著排碳大戶將有2.5萬公噸的免費額度。然而,環保團體卻多數不認同,環境部說明,此調整是希望加速小廠節能減碳。
2024/01/04 02:07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天啟動首批碳權交易,宣告碳有價時代正式來臨,台積電、聯電、鴻海、中鋼與台灣金控等27家業者爭相搶購,展現淨零不落人後的決心。
2023/12/22 23:31薰衣草森林旗下所有營運場域的熱銷產品,完成了德國萊因TÜV的碳中和認證,歷時1年3個月。這包括了15項產品和10處場域,還針對營運場域相關的食、宿、遊、行等產品,進行一系列減碳行動,努力得到了市場的肯定,連假期間入園人數成長約15%。該公司還鼓勵旅客參與其永續旅遊的努力,成為對這片土地負責任的一份子。
2023/10/11 23:12台灣碳權交易所即將開幕,碳權也成為 ESG 領域的熱門討論話題之一。碳權交易所成立,雖然可以大幅度幫助台灣企業踏入碳權交易市場,但在國際上,自願性碳市場的「碳權」(carbon credit)仍然有問題需要解決。例如,2023 年 1 月《衛報》指出,國際認證機構 VCS 所核發的雨林保育復育專案(REDD+)竟然有 94% 皆為無效碳權,國際品牌 Gucci、Shell 皆為受害者。
2023/07/26 01:12碳權市場風起雲湧,蔡英文總統在四月也宣布台灣即將開啟碳權交易所,最快於年底即可開始交易。各方企業可謂摩拳擦掌,無不期待新興領域的大門被開啟。但在這同時,仍有許多人並不理解碳權的基本概念,對於這塊陌生領域也充滿焦慮感。到底什麼是碳權?企業要永續轉型,一定要購買碳權嗎?應該什麼時候買?
2023/06/06 00:32全世界其實一直持續在討論ESG議題,「真正蓬勃,也不過最近4~5年的事情,尤其最近2~3年,特別快啊!」簡又新沈思後說道,這與國際趨勢密切相關,突然受重視的主因是疫情的催化,「隨著Covid-19疫情的爆發,各國紛紛實施封城、鎖國、停工廠、關學校等措施,對企業勞工帶來了巨大的困境。」全球對於「社會面」議題的關注程度顯著提升,進而將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議題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2023/05/25 17:0021世紀跟過去是完全不同的時代,「台灣不能落後!」簡又新感慨萬分,我們不能只是口號喊得震天響,卻沒有追上世界的步伐。簡又新回想起當環保署長的時候,「1987年,台灣因經濟的高度發展而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我們創造了經濟奇蹟,也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從貧窮一躍而成繁榮時,浪費現象大量產生。當時的台灣,雖然經濟狀況良好,環境問題卻相當嚴重,民眾也缺乏環境意識。
2023/05/25 16:30今年初的一場活動,現場與會的電子媒體開門見山:「氣候變遷新聞通常是票房毒藥,這種議題不受民眾青睞!」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當面坦言,自己走上這條孤獨的路已經16年。今年已經77歲的他,一度是無人問津的存在,但堅持到底、從不放棄至今,已經成為了推進台灣永續發展的指標人物。「我這個曾經的毒藥,現在開始會變甜藥。」簡又新開朗笑說。
2023/05/25 16:05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