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化(1326)今日舉行股東會,談到碳中和議題,董座洪福源表示,碳稅、碳權都是為了達到碳中和的工具,但實際最積極的最法是投資節能減碳,目前台化已實實在在要投資185億元。
2023/05/26 12:34全世界其實一直持續在討論ESG議題,「真正蓬勃,也不過最近4~5年的事情,尤其最近2~3年,特別快啊!」簡又新沈思後說道,這與國際趨勢密切相關,突然受重視的主因是疫情的催化,「隨著Covid-19疫情的爆發,各國紛紛實施封城、鎖國、停工廠、關學校等措施,對企業勞工帶來了巨大的困境。」全球對於「社會面」議題的關注程度顯著提升,進而將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議題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2023/05/25 17:0021世紀跟過去是完全不同的時代,「台灣不能落後!」簡又新感慨萬分,我們不能只是口號喊得震天響,卻沒有追上世界的步伐。簡又新回想起當環保署長的時候,「1987年,台灣因經濟的高度發展而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我們創造了經濟奇蹟,也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從貧窮一躍而成繁榮時,浪費現象大量產生。當時的台灣,雖然經濟狀況良好,環境問題卻相當嚴重,民眾也缺乏環境意識。
2023/05/25 16:30今年初的一場活動,現場與會的電子媒體開門見山:「氣候變遷新聞通常是票房毒藥,這種議題不受民眾青睞!」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當面坦言,自己走上這條孤獨的路已經16年。今年已經77歲的他,一度是無人問津的存在,但堅持到底、從不放棄至今,已經成為了推進台灣永續發展的指標人物。「我這個曾經的毒藥,現在開始會變甜藥。」簡又新開朗笑說。
2023/05/25 16:05為實踐奇美「Clean & Green」的綠色承諾,響應國際碳中和趨勢,繼2021年8月完成全球首次丁二烯碳中和運輸後,奇美實業於2022今年4月加入新加坡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Climate Impact X(CIX),除率先加入國際碳交易市場的少數台灣公司之一,今年6月成為首家該平台完成碳權交易及抵換的台灣企業。
2022/07/07 16:17淨零不是、也不能消除所有碳排放。淨零只是要確保所有人為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會造成地球增溫的氣體,在無法完全避免以及封鎖的情況下,可以被有效移除一定的數量。
2022/03/01 15:10近年來因環保意識抬頭,碳中和不僅成為國際間所重視的議題之一,為化解全球暖化危機,世界各國包含台灣在內,已取得共識,並陸續宣誓以2050年完成淨零碳排為目標,碳中和趨勢已然成形,也使認識碳中和趨勢是作為地球公民的義務。故,本文將帶你盤點淨零行動中,不可不知的十大環保新興趨勢!
2022/02/09 14:00環保署今(29日)下午召開預告「淘汰老舊機車補助辦法」草案記者會,自111年1月1日起,補助民眾淘汰老舊機車每輛新台幣2000元,補助申請方式採「線上辦理」,加上報廢回收有300元,可拿2300元,若再換購電動機車,會取得一張「碳權」憑證,至少會再獎勵1000元,能獲3300元。
2021/12/29 14:58甫落幕不久的聯合國第26屆氣候峰會(COP26),有近200個國家訂下「格拉斯哥氣候協定」,各國需在明年底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減少碳排放業已成為各國積極推動的主要政策。然而,欲達「淨零碳排」目標,資金不可或缺,綠色金融於焉成為本次峰會焦點。
2021/11/19 00:00政府預計在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案,將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加入(或稱碳中和)。近年討論永續發展,聚焦氣候變遷,因而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減排與碳中和,形成改善全球暖化核心。那為何台灣企業對能否於2050年達成目標感到憂心?
2021/10/19 14:10新竹「理○國事業有限公司」及「富○康泰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遭民眾檢舉假投資真詐騙,檢察官調查後發現這起「碳權」投資詐騙苦主竟達上百位,詐騙金額更高達1億6千多萬,有不少投資者初期獲利後還「好康逗相報」,拉親友一起投資,也淪為詐騙共犯。
2021/08/11 11:37要說大陸賣最好的電動車不是特斯拉,而是「20萬有找國名電動車」五菱宏光 MINI EV。這輛由GM通用汽車與合資企業五菱推出的小型電動車,而每輛售價28,800人民幣(約新台幣12.4萬元)的利潤更是低到嚇人,堪稱是「薄利多銷」的實例。
2021/07/12 15:05豬糞尿不只可以當肥料,還可以發電換碳權,彰化縣芳苑鄉漢寶畜牧場飼養約4萬頭豬,是全國首座完成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抵換專案註冊的畜牧場,預計每年可創造溫室氣體減量額度達2萬7541公噸。
2020/07/15 14:53連續36年的新光摩天大樓登高大賽,主辦單位新光人壽購買6公噸碳權以抵銷登高活動產生碳排放量,並透過網路報名及可回收重複使用材質的禮品等,避免使用塑料而獲得國際認證。
2018/06/19 14:05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