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為期一年、超過300萬加侖的混合燃料協議標誌著聯邦快遞首次在美國大規模使用永續航空燃料,為該公司多年來持續提升航空營運燃油效率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2025/06/03 18:32臺灣法治會計學會今(2日)舉辦114年度會員大會暨第二季研討會,金管會金融市場發展及創新處處長胡則華發指出,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綠色與永續金融授信餘額達3.38兆元,永續發展債券發行規模也達7,465億元,顯示資金正快速流向具永續價值之經濟活動。同時,與會各界也針對ESG揭露的監理政策發展、企業永續揭露、法律風險及查核確信等核心議題,展開橫跨監理、會計與司法的深度對話。
2025/06/02 17:53散裝船運市場的海岬型船近月運價震盪走高,上周五(30日)現貨市場日租達18,885美元,已超越該型船平均每日約1.7到1.8萬美元的成本價,今日期貨市場開盤,6月的日租已達19,325美元,裕民(2606)與中航(2612)高階指出,8、9月是西非雨季,屆時運價估計會回檔,第四季進入旺季,加上西非幾內亞新鐵礦廠開始出貨,運價可望拉高。
2025/06/02 14:50面對全球淨零排放與綠色供應鏈重塑的浪潮,水資源的永續利用與智慧管理已成各國企業不可忽視的關鍵議題。由外貿協會主辦的2025年「台灣國際水週(Taiwan International Water Week,TIWW)」將於10月29日至3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盛大展出,本月底前報名參展可享早鳥優惠。
2025/06/02 12:32萬海航運(2615)今(29)日召開股東常會,會中通過配發現金股利3.5元,公司表示面對全球政經局勢與環保法規挑戰,將展現穩健經營成果與前瞻佈局,持續擴充船隊強化在全球航運市場的競爭優勢。另公司稅前獲利撥0.6%發放員工酬勞(紅利)辦法,增訂其中50%發給基層員工。
2025/05/29 12:12台灣國際造船公司(2208)與DNV挪威船級社今(28)日合辦第10屆以海事未來為主軸的「聯合技術研討會」,集結來自航運與造船產業的專家學者與業界領袖,共同探討面對2050淨零碳排挑戰下,全球航運產業的轉型契機與技術途徑。
2025/05/28 14:39裕民航運(2606)總經理王書吉指出,今年雖然散船運市場看起來有點不利,但是基本面還是很好,新船增加有限,15到20年的船佔25%,在日益嚴格環保法規下面須加快汰換,公司去年年底以前開始拉高海岬型船長約比例,自三成提高到五成多,都有簽到良好獲利價格,中小型散裝船因現貨價與長約價差距較小,簽約比例約自三成提高為四成,保有一定獲利。
2025/05/27 11:15中華航空今 (24) 日於高雄旗津海水浴場舉辦淨灘,由董事長高星潢及高雄分公司總經理陳鵬宇率隊,聯合高雄旗津區公所號召員工與親友投入環保行列。
2025/05/24 19:32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台灣大哥大秉持「Open Possible 能所不能」品牌精神,攜手產官學界啟動全球首創的「台灣大藍碳 紅樹林復育計畫」,選定台南台江國家公園2.7公頃閒置魚塭,轉型為融合生態保育與科學研究的藍碳復育示範基地。
2025/05/23 18:01台灣港務公司今(22)日指出,國際海事組織MPEC 83會議今年4月已定案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將於西元2028年實施,淨零碳排已成為必然的趨勢,公司身為國際商港經營者,將隨時掌握海運替代燃料脈動,與國輪航商業者共商因應策略,一同迎接新能源世代來臨,將持續透過「台灣港群綠能關聯產業座談會」,持續助攻國家綠能政策。
2025/05/22 19:07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s Research)的最新數據顯示,在經歷了三年的訂單豐收之後,航商對新造船的需求減弱,年減57%,導致新造船價格較今年年初下跌1.2%,其中散貨船和貨櫃船價格分別下跌2.2%和1.4%。目前正在為7艘1.5箱(20呎櫃)貨櫃船辦理招標的陽明,有望省下約1862萬美元,甚或高達1.7億美元。
2025/05/20 07:00綠色和平於今(19日)發布最新報告,檢視總統賴清德上任一年來的氣候與能源政策進展。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忻儀表示,雖然賴政府成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展現高度重視相關議題,但政策執行仍以經濟發展和產業擴張為優先,導致減碳與能源轉型目標進展緩慢,恐影響台灣達成淨零碳排的承諾。
2025/05/19 23:43對於近日熱議的能源議題,台灣淨零排放協會理事長簡又新大使表示,「乾淨、穩定、價格合理的能源仍是所有國家追求的目標。」簡又新指出,除了德國外,目前幾乎所有先進國家都將核能視為「能源多元化」的重要選項,「能源不能太單一,否則風險很高;多元能源組合才能降低供應不穩、價格波動或戰爭等外部因素帶來的衝擊。」
2025/05/16 19:30美國近日提出可協助台灣解決能源問題,並推動SMR合作,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為潛在的外交工具。聚界潔能董事長、有「台灣先生」之稱的谷月涵指出,從長遠趨勢來看,SMR是值得台灣考慮的選項,對國土有限的島國而言,更具部署彈性。他舉例,若SMR能採離岸設計,如部署在船上,可連續運作10年後整體送回處理,將在安全與便利性上更具優勢。
2025/05/16 18:59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敏今(16日)在出席「2025 核融合論壇」時受訪直言,最希望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站出來說這句話:「核能發電很重要,請國家支持!」藉產業領袖之口,帶動整個社會氛圍。
2025/05/16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