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超級盃又一創舉! 史上首次使用100%再生能源的場館

美國體育界的盛事,第58屆超級盃(Super Bowl)甫落幕,今年(2024年)的這場盛會,不僅是年度最受矚目的美式足球賽事,更創下歷史先河,首次使用全面採用100%再生能源的場館Allegiant Stadium。這象徵著美國人對於職業美式足球聯盟(NFL)年度冠軍賽的熱情,不侷限於運動本身,更延伸至對環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獨/室內弱光發電效率達33.5% 台鈣科突破:創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新紀錄

台灣鈣鈦礦科技(TPSC)在鈣鈦礦太陽能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與工研院量測中心合作測得了高達33.5%的光電轉換效率。台鈣科和工研院量測中心合作的測試樣品面積高達64.4平方公分, 遠超過瑪希隆大學的0.04平方公分, 再為大面積弱光發電應用與檢測建立一個良好里程碑。

6都跨黨派議員 響應環境日加入「淨零轉型地方連線」

由全臺各地多個民間團體所組成的「能源轉型推動聯盟」(能轉盟)於世界環境日宣布成立「淨零轉型地方連線」,邀請6都議員共同響應,第一輪共有89位6都跨黨派議員加入,能轉盟表示將持續邀請更多議員,共同監督六都淨零政策的落實。

率先響應! 葡萄王:世界環境日前力推綠電減塑愛地球

葡萄王生技(1707)繼日前,簽署加入SBTi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為永續發展邁進下個里程碑。因應6月5日聯合國所設立的世界環境日,葡萄王率先公布永續合作、產品、管理等3大永續成果,並許下3大綠色承諾:落實再生能源、科學減碳、提高能源管理強度,期望能成為友善環境的領航者,號召業界一齊投入永續行列,共同為地球的環境保護努力。

開「罰」首例 經濟部:允能、海能離岸風場進度延宕

允能風場和海能風場因展延期限不足,經濟部能源局官員於5日證實,已決定開罰,扣除履約保證金,成為台灣離岸風場因建置進度不足而開罰的首例。允能風場原計畫在2021年完成80個水下基礎、2022年全部併網,實際上只完成了約20%,即16個。海能風場原定去年底就應全數完工併網,卻在今年2月才完成最後風機安裝,延遲了2個月。目前,能源局正在走法定程序,最快5月底通知開發商。

大金主退出聯貸案? 海龍證實:國泰世華階段性任務達成

允能風場資金問題尚未解決,海龍風場聯貸案也傳出狀況。海龍證實,大金主國泰世華銀行已退出該聯貸案,也不再參與財務顧問。雖然海龍表示國泰世華已完成任務,並將繼續與本土銀行合作,但金融圈卻憂心國泰世華退出海龍,恐引發大型行庫跟進跳船。原預計在2022年底完成融資協議的海龍風場,由於北陸能源去年將股權釋出給馬來西亞商Gentari,現在僅持有不到1/3的股權,聯貸銀行信心不足,1,500億大規模聯貸案可能會面臨困難。未來4個月將是海龍風場籌資的關鍵時期。

年省1600萬電費「這樣做」 台達電「節電」專家:落實需求管理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 (IEA) 所發布《全球能源部門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近幾年的《能源效率報告》,節能已是能源部門的減碳優先項目,也是電力需求端減碳的重要工作。立法委員洪申翰4日邀集專家學者,針對我國的能源轉型和電力政策進行了分析,專家直接點出:「台灣實際上根本不缺電,缺少的是節約能源。」並強調,電力減碳的首要任務應該是節能、智慧能源和需求面管理。

缺電?台電「1度10元」高價買電 專家駁:台灣「根本不缺電」

經濟部不斷表示國內不缺電,但在3月下旬,不少用電大戶卻收到台電的「需量競價」得標通知,有些業者甚至以1度電10元的高價得標;此舉,遭輿論解讀為「因為缺電才要買這麼貴的電」。民進黨立委洪申翰4日邀請專家學者召開記者會,表示「節電勝於發電」。台電這波啟動「需量競價」機制是鼓勵工廠減少尖峰用電,並不是因為缺電才要高價購電,這是國際上進行能源調度的主流方法。曾協助台達電(2308)節電的茂榮能源服務管理顧問負責人王茂榮,直接點出,「台灣根本不缺電力,缺的是『節約能源』。」

今年起「7年創5.9兆產值」與55.1萬就業機會 國發:加強力道推淨零轉型

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2050年淨零排放」已經是臺灣當下最重要的政策目標之一,但氣候Team Taiwan下一步怎麼走?繼19日環團舉辦「台灣如何邁向淨零論壇」,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坦言,國內中期減碳目標設定2030年減排24%(±1%),相較於先進國家「挑戰性不高」,如:日本減碳46%;但比起其他製造業為主的國家「我國也沒有落後」,並強調政府務實評估現有技術,如有新科技出現就會將目標提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態度,遭環團質疑,3天後,國發會再發新聞稿宣示,行政院已核定「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及將成

企業都錯了! 學者:減碳不是在做善事,而是排放者的責任與義務

去年3月,國發會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一直為專家學者所詬病:「太保守!」各界批判淨零相關部門的路徑評估模式、資料分析並不透明,亦缺乏參與式治理之落實。時隔一年,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於31日發布《淨零之路 台灣的雙贏策略》專書,直指台灣邁向淨零必須先「深度減碳」,並點出現階段政府無法做到淨零的原因,同時,提出6大積極方案。

台灣淨零關鍵戰略太「膨風」? 專家:缺整體規劃且不夠積極

拚2050淨零轉型,國發會於去年12月28日發佈台灣淨零轉型的12項關鍵戰略,更規劃至2030年前投入預算近9,000億元。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4日)舉行記者會,與會的綠色財政、永續交通、能源、森林碳匯等領域專家,除了提出對此次關鍵戰略的看法外,普遍認為政府態度不夠積極,因為在民眾對氣候變遷的認知不足的前提下,此議題應定義為整體性的規劃政策,必須有跨部門、跨層級的戰略,以及在執行面、技術面的具體方案,否則,將流於口號,恐有「膨風」的疑慮。

核融合成為能量來源非幻想 美研究:將有助發展潔淨能源

美國能源部13日宣布,美國科學家在核融合研究方面有重大科學突破,首度在核融合反應達成產出的能量高於輸入的能量,將有助發展潔淨能源。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成功大學太空與電漿科學專家,針對美國核融合研究給予專業意見。專家表示,這次實驗的結果證明透過核融合做為能量來源並非幻想,長遠來看有望協助能源系統淨零排放,但短期內距離商業運轉還有一段路要走,需要更多資源投入促成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

第1頁共1頁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