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名詞

花錢買「碳權」就沒事? 小心落入漂綠陷阱

碳權市場風起雲湧,蔡英文總統在四月也宣布台灣即將開啟碳權交易所,最快於年底即可開始交易。各方企業可謂摩拳擦掌,無不期待新興領域的大門被開啟。但在這同時,仍有許多人並不理解碳權的基本概念,對於這塊陌生領域也充滿焦慮感。到底什麼是碳權?企業要永續轉型,一定要購買碳權嗎?應該什麼時候買?

做永續一定要懂的「3 組」數字:14064-1、14064-2、14067

永續熱浪正在台灣各大企業中翻攪,隨著環保署將溫室氣體盤查入法,現在每間公司都面臨著盤查的壓力。然而第一次踏入溫室氣體管理的領域,可能會立即被一堆英文縮寫與數字給整暈了,搞不清楚到底誰是誰:GHG、scope、碳匯、碳抵銷、碳市場、碳權、ESG、14064-1、14064-2、14064-3、14067...它認得你,你可不認得它。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一切怎麼這麼複雜?沒事沒事,這一篇文章,將把 14064、14067 家族一次搞清楚。

「碳中和」7大迷思:你中了幾個?

隨著氣候變遷對人類社會的危害越來越明顯,氣候危機步步逼近,「碳中和」這個名詞開始受到廣泛關注,成為去年的熱門行銷文案詞彙。有碳中和商品、碳中和巧克力、負碳商品...等。儘管如此熱門,很多人對碳中和仍然有許多誤解,時常不清楚碳中和的意思,以及企業如何實現碳中和。甚至有人望文生義,認為碳中和只是和酸鹼中和一樣的化學現象。在本文中,我們將列舉碳中和的7大常見迷思,並解釋碳中和的正確觀念,以及對企業而言,理解碳中和的正確概念為何重要。

3分鐘搞懂碳詞典:內部碳定價

氣候法已三讀通過,在今年可以預見的未來即將由高排碳的企業開始徵收碳費,並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產業鏈中的中小企業也即將面臨海內外各種碳盤查、碳減量的壓力。永續相關名詞百花齊放,當局者迷有如霧裡看花。

一次搞懂16個碳名詞! 碳定價、碳交易、碳中和、淨零、碳關稅......

碳定價、碳交易、碳中和、淨零、碳關稅、碳捕捉、碳預算、碳匯、碳稅、碳信用、總量管制、自願性碳市場、強制性碳市場...「碳詞彙」的發展就像是網路用語一樣,只要你一陣子沒有關注,又會冒出幾個新的。櫛編科技整理了一部《簡明.碳辭典》,包您三分鐘上手,聊時事、秀常識兩相宜。

第1頁共1頁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