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永續一定要懂的「3 組」數字:14064-1、14064-2、14067

溫室氣體。(圖/翻攝《±2℃》正負2度C紀錄片)

▲溫室氣體。(圖/翻攝《±2℃》正負2度C紀錄片)

● 周加恩/櫛構科技行銷長

永續熱浪正在台灣各大企業中翻攪,隨著環保署將溫室氣體盤查入法,現在每間公司都面臨著盤查的壓力。然而第一次踏入溫室氣體管理的領域,可能會立即被一堆英文縮寫與數字給整暈了,搞不清楚到底誰是誰:GHG、scope、碳匯、碳抵銷、碳市場、碳權、ESG、14064-1、14064-2、14064-3、14067...它認得你,你可不認得它。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一切怎麼這麼複雜?沒事沒事,這一篇文章,將把 14064、14067 家族一次搞清楚。

ISO 14064:溫室氣體盤查系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ISO 14064 是一個三胞胎兄弟,包含了 14064-1、14064-2、14064-3 三種標準,各自有不同的應用層面。以下我們一個一個介紹。

14064-1:組織層面

ISO 14064-1 是溫室氣體盤查的第一套標準守則,是任何一位永續人員都必須熟悉的,直接針對整個企業所有活動與溫室氣體排放源進行清算,在尺度上被稱為「大門到大門」(Gate-to-gate)的標準。

簡單來說,14064-1 讓永續人員知道「怎樣針對一間公司進行溫室氣體盤查」(GHG inventory)。

14064-1 也提供永續人員一套「如何撰寫溫室氣體盤查報告」的指引,藉此標準化每間企業的盤查報告。這種標準化的精神也是 ISO 組織存在的用意,不然隨便各間公司各自盤,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間公司都無法比較了。

14064-1 實際上有什麼內容呢?大致上可以總結成「邊、源、算、報、查」:

「邊」:定義組織和運營邊界,對於旗下有子公司等情形則以「股權法」(照股權比例分配)或「營運控制法」(分辨是否具有實際影響力)來決定如何制定邊界,並且說明排除了哪些邊界。例如:公司內自己成立的員工餐廳就要算,但如果是開在公司內的 7-11 就不算是公司的排放。在這一步驟,永續人員必須清楚定義盤查邊界,以及說明如何決定這項邊界的。

「源」:鑑別溫室氣體排放源、溫室氣體匯、溫室氣體儲存庫等(Source, Sink, Resevoirs, SSR),包括直接與間接排放源,範疇一、二、三(類別一~六)等具有重大性的排放源,並且必須解釋為何排除某些排放源。

「算」:執行計算所有排放源於某年度間的實際排放量以及移除量,並且設立基準年作為比較依據(自己和自己過去比)。

「報」:撰寫溫室氣體排放清冊(GHG Inventory),並且管理數據品質、計算出數據的不確定性。

「查」:包括內部稽核與外部查證。內部稽核由每間公司自行決定如何 double check,外部查證則非強制每間公司都需要查證,但若屬於符合資格必須查證的公司,則最少每 3 年必須查證一次。

執行完成溫室氣體盤查後,結果除了會被寫進永續報告書以外,也必須登錄於環保署的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

14064-2:專案層面

如果說 14064-1 要看的是「一間公司排放多少溫室氣體」,那 14064-2 就是看「一間公司做了哪些減碳努力」。簡單來說,前者(14064-1)是量體重,後者(14064-2)是減肥計劃

ISO 14064-2 的意義是要讓企業擬訂「減碳計畫專案」時有一個依據,因此在尺度上並不是以整間公司去考量,而是以一個「減碳專案」為單位,提供永續人員指引去設計、執行、報告一個合理的「減肥計劃」。

因此在內容架構上,14064-2 和 14064-1 頗為接近,一樣會經過「邊、源、算、報、查」等階段,唯一差別只是在尺度上,14064-1 看整間公司,14064-2 看某個減碳專案,且報告目的是減碳成效,因此更注重的是「預計/實際上減肥幾公斤」。

14064-3 :查證/確證層面

ISO 14064-3 就不是給企業用的指引了,而是提供給第三方「查證機構」所使用的,針對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清冊=盤查報告)與減碳努力的成效進行實際檢驗的指引規範。而哪些第三方單位符合資格可以來檢驗?這個挑選標準就是 ISO 14065,並且由主管機關(環保署)進行挑選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 14064-3 中,查證(verification)與確證(validation)這兩個字同時出現,並不是贅詞,而是兩個定義不同的詞。

簡單來說,「查證」(verification)是過去式,只針對已經完成了的專案、主張透過客觀證據確認規定的各項要求都已經被執行;「確證」(validation)是未來式,主要是在評估一個預測的主張是否合理,是不是真的可行,因此只有在 14064-2 的減碳專案中會用上確證。

這兩個名詞的差異,在 ISO/IEC 17029:2019 3.2 與 3.3 有更細節的說明。

▲▼溫室氣體標準架構圖 ISO 14064 是一個三胞胎兄弟,包含了 14064-1、14064-2、14064-3 三種標準。(圖/櫛構科技提供)

▲溫室氣體標準架構圖。ISO 14064 是一個三胞胎兄弟,包含了 14064-1、14064-2、14064-3 三種標準。(圖/櫛構科技提供)

ISO 14067:產品層面

ISO 14067 和 14064 系列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14067 關注一個「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所產生的環境衝擊與溫室氣體排放量,而不是關注「某公司」在某一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在尺度上,我們也稱呼 14067 所看的尺度是從出生到死亡:「搖籃到墳墓」(Cradle-to-grave)的過程中所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當量。

這項產品不一定是物品,也可以是一項服務。例如中華電信就也有針對臨櫃服務去計算每服務一個人的平均碳足跡。

在 14067 裡核心的方法論是「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用來計算產品從原物料階段、生產、配送、使用到最後銷毀,整個週期裡對環境的衝擊。

然而怎樣定義一個產品的生命週期?在 ISO 14040 和 14044 標準中就有針對生命週期提出 4 個重要要求:

1. 範疇界定:定義系統邊界。例如製造半成品(螺絲釘、塑膠粒等) B2B 的企業盤查範疇可能就只會是「原物料 -> 製造」,頂多加上配送運輸;然而 B2C 企業的碳足跡就很有可能是「原物料 -> 製造 -> 配送銷售 -> 使用 -> 廢棄處理」一個完整的生命週期。在這個階段找到產品適用的 PCR (產品分類規則)也是重要任務,可以參考環保署的國內已制訂 PCR 網站

2. 盤查計算:分析所有原物料使用、廢棄物處理、能源使用、副產品、污染物等等對於環境的衝擊,例如溫室氣體排放量,或者是否有造成其他土地使用、生態衝擊、城市環境影響等。在這個階段也會使用 GWP 進行碳排放量的計算。

3. 衝擊評估:選擇適當的量化方式將產品生命週期裡的所有衝擊分類並且量化,方便進行比較。

4. 結果報告:再把上述做完的整體分析做成碳足跡報告。

14067 的重要性有幾個,一個是企業盤查完一項產品的碳排放來源比例後,才有充分數據可以進行製程優化迭代,減少產品碳足跡,同時也意味著減少企業碳排放量,甚至是減少成本。

而另一點更實務地說,不只是歐盟 CBAM 會影響出口至歐盟地區的企業,其他如上游供應鏈廠商、下游客戶也會相互要求產品必須要有碳足跡標章。

甚至投資人也會看你一間公司的碳足跡盤查是否有做到位,藉此評價一間公司的 ESG 表現,因此做好溫室氣體盤查與碳足跡盤查,對於上市櫃公司來說更是重要。

所以三個數字有何不同?

▲▼14064-1、14064-2、14067 這三者,最大的不同在於「維度」。(圖/櫛構科技提供)

▲14064-1、14064-2、14067 這三者,最大的不同在於「維度」。(圖/櫛構科技提供)

14064-1、14064-2、14067 這三者,最大的不同在於「維度」。

14064-1 準則關心的是「組織」,也就是一間公司到底排放了多少溫室氣體,以及怎樣把這些溫室氣體排放資訊做成一份標準化的排放盤查報告書,或者「清冊」(Inventory),在盤查維度上屬於「大門到大門」。

14064-2 準則關心的則是「專案」,是一間公司的減碳策略如何訂定,是否具有合理性,預期達成成效為何,以及評估成效的方法論等。維度上仍然在「大門到大門」內,但是以專案為單位。

14067 準則關心的是「產品」,產品可以是物品或者服務,在這項產品的出生到死亡之間,總共排放多少二氧化碳當量,以及對環境造成了怎樣的衝擊。而維度上也可以依照產品屬性大致分成 B2B 的「搖籃到大門」,或者 B2C 的「搖籃到墳墓」。

事實上,如果你把一間公司範疇一、範疇二、範疇三所有排放量全部加起來,你也可以說這個數字就是這間公司的碳足跡。ISO 14000 系列的目標與概念都是同樣的:「針對溫室氣體排放進行管理」,而無法量化的就無法被管理,因此不同的標準規範只是用於界定不同的維度,以及在管理中的不同目標(盤查或減量)。

量化以及進行減碳努力的過程,就是一們全新的「碳管理」領域,時時刻刻考驗企業內部溝通,也必須面對大量數據收集與處理的挑戰,十分要求企業的「數據治理」能力。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櫛構科技」。專欄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新聞:

►一次搞懂16個碳名詞! 碳定價、碳交易、碳中和、淨零、碳關稅......

►3分鐘搞懂碳詞典:內部碳定價

►「碳中和」7大迷思:你中了幾個?

 

 

 

 

 

 

 

 

關鍵字: ESG永續碳足跡溫室氣體盤查碳名詞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