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

調查出爐:僅1成企業自評性平做得好 恐將ESG當擺設

今年3月8日是台版#MeToo風暴後,首次國際婦女節,國內性平三法也歷經重大修正,其中,性別平等工作法更有許多重要條文在3月8日正式上路,但國內企業是否有更多作為?職場性別平等嗎?Alpha plus今(7日)公布調查:僅1成企業自評做得很完善。

犀牛盾推100%循環再生手機殼! 掃QR碼可知重生第幾輪

永續議題當道, ESG成為顯學,面對高度成長且尚無主流製作標準的行動裝置配件市場也責無旁貸。防護品牌廠犀牛盾RHINOSHIELD,鎖定ESG議題超前布署,今(7日)宣布推出全台第一個100%循環再生6次的CircularNext 系列手機殼,用戶更能透過掃 QR 碼查看手機殼目前重生第幾輪。犀牛盾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王靖夫表示:「我們是一間材料公司,只是剛好把手機殼做得很好!」

台灣綠電交易報告出爐 資誠:太陽光電轉供量大增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來自198個國家的談判代表達成共識,承諾接下來10年加速行動,實現能源系統轉型並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達到2050年的淨零排放目標。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29日發布《2023台灣綠電交易進度報告》,分析2023年台灣綠電轉供狀況與歷年之躉購費率變化情形,並提出企業綠電採購之建議。

制服「永續」計畫ISP 新紡:期成為企業減碳與綠色採購新選擇

在台灣,每年有520萬件衣服被丟棄,隨著全球的永續浪潮,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已是國際共識。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台灣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於今年1月24日發布了「機關及公民營單位服飾紡織品循環採購指引」,希望透過推動單一材質的永續制服,將環保理念深植於社會各個角落。

聚焦自然碳權與生物信用額度 輔大:共同推進淨零碳排

隨著全球永續發展趨勢的日益重視,「自然碳權暨生物信用額度創新解方論壇」邀請了經濟部主任秘書楊志清、「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獲邀擔任Keynote演講與論壇倡議Biocredit Taiwan的台大團隊成員,以及輔仁大學永續發展團隊、KPMG安侯建業永續發展基金會、亞太經貿投資總會和立順興資源科技公司等,共同探討如何通過自然碳權與生物信用額度,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實現淨零碳排放的創新應用策略。

用鍋具為地球加分 瑞康屋創辦人蔡蕙玲親揭品牌永續哲學

在快速變遷的環境中,精品鍋具品牌瑞康屋(Raken House)始終以創新且環保的姿態,站在市場的領導地位。今(20 日)在SOGO復興館舉辦的新品發表會上,不僅是產品的展示,更是一場永續生活方式的實踐,呈現一系列環保、節能鍋具、廚房工具及食材,讓家戶傳承家的味道,同時,也在展場的陳列設計與應用上、貫徹循環概念,為地球盡一份力。

「海保法」草案通過等三讀  環團籲:新政府與新國會應展現合作決心

行政院會今(15日)通過《海洋保育法》草案。綠色和平海洋專案負責人李于彤表示,樂見《海洋保育法》在延宕多年後,行政院終於在農曆新年之始將該法草案送出。她強調,上屆立法院共有86位跨黨派委員公開連署支持海保法立法,新的施政團隊及國會若要展現合作決心,就應攜手在本會期三讀通過海保法,共同捍衛海洋健康。

超級盃又一創舉! 史上首次使用100%再生能源的場館

美國體育界的盛事,第58屆超級盃(Super Bowl)甫落幕,今年(2024年)的這場盛會,不僅是年度最受矚目的美式足球賽事,更創下歷史先河,首次使用全面採用100%再生能源的場館Allegiant Stadium。這象徵著美國人對於職業美式足球聯盟(NFL)年度冠軍賽的熱情,不侷限於運動本身,更延伸至對環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最新氣候變遷民調出爐:九成民眾不知台灣的發電方式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今(31日)發布最新一份「2023氣候變遷與能源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和影響關心度增加,然而,對於台灣當前能源現況、國際情勢和政府作為了解仍相對不足。

超過100萬農家改善生活 英B型企業Cafédirect力圖改變世界

英國Cafédirect是以農民利益為中心的B型企業,透過直接採購及夥伴計畫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透過婦女賦權、氣候應變訓練和科技導入提升農場效率。重新造林計畫以碳信用額激勵社區植樹。消費者支持這種正向影響,使企業成為改善世界的力量。

何謂「零廢棄」?減塑轉向永續:即使達到10%的改變也值得

台灣每年產生龐大的廢棄物,平均每人每年約428公斤。《零廢棄大廚》作者安妮-瑪莉‧博諾分享了實踐零廢棄的經驗。這本書提供永續處方籤,引導讀者從小處著手,改善生活習慣。雖然零廢棄看似高門檻,但作者強調不需極端,每個人的努力都能產生影響。文章鼓勵讀者根據個人情況實施零廢棄計畫,即使達到10%的改變也是值得追求。

生成式AI盛行 MSCI:個人隱私、資料安全、人力資本備受關注

ChatGPT在2023年引爆了人工智慧的熱潮,激發了各界對AI技術的關注。正當全球企業大力發展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MSCI提醒,由於人們對個人資料安全和公司治理問題的日益關注,企業管理AI技術的能力,將是重要的ESG評量指標,包括個人隱私與資料安全的保護措施,以及人力資本管理等,都是需要關注的層面。

建築業邁向淨零碳排兩大關鍵:低碳為體、節能為用

台灣在氣候變遷因應法於今年1月10日三讀通過後,確立了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放的明確目標。考量到建築產業在全球碳排放中占有近40%的比重,這一產業無疑是達成淨零目標的關鍵。鑑於此,政大商學院信義不動產研發中心舉辦「邁出淨零建築與社區的第一步」論壇,提出了淨零建築必須著重於「低碳與節能」兩大要務,並強調人才與技術培養及產業鏈整合轉型的重要性。

「她」在世界盡頭工作 生態錄音師曾奕晴:用音檔紀錄極地生態之美

Sunny曾奕晴,年僅29歲,以熱情追尋生態聲音,赴西伯利亞參與極地科學研究。克服困難進入Kytalyk自然保留區,錄製珍貴的白鶴、楔尾鷗聲音。極地探險中感受自然和諧,細緻記錄北極風景,回台灣仍堅持深山錄音。Sunny呼籲重視聽覺感官,閉眼聆聽周遭聲音,她的生態錄音作品是自然奇蹟的故事,透過聆聽,我們穿越時空感受大自然的美。

3C電商的贖罪旅程 網購循環包裝為8千萬個網購垃圾找解方

台灣的電商產業繁榮,2019 年產值達 2,078 億新台幣,但同時也帶來超過 8,000 萬個網購包裝的浪費,導致約 11.3 萬公噸碳排放,需 1000 萬棵樹木吸收,相當於 1,729 座大安森林公園。有感於網購包裝帶來的環境污染,新創團隊「配客嘉 PackAge+」以創新的循環模式,設計出能重複利用的「 循環包裝 」,搭配實體店家的歸還系統,建立出環保永續的循環圈圈。

植物肉崛起、地產地銷趨勢 餐飲食品業正在注入綠色基因

永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品牌業者無不徹底迎接健康觀念並向環保意識看齊。少肉多蔬的彈性素食(flexitarian)成為全球飲食潮流,而透過空間設計、流程管理,與為響應地產地消永續概念等,也都成為餐飲產業的新興趨勢。

利潔時堅持從共好出發 提倡員工自主成功、締造更健康世界

快速變遷的現代,公司文化和職場氣氛是許多求職者極為關注的重點,往往成為留才的關鍵。身為全球規模最大消費品企業之一的利潔時(Reckitt),深刻實踐「自主成功」的理念,賦予員工高度自由和信任,激勵他們挑戰自我並發揮所長,更與團隊「共好」、共同成長茁壯,甚至達到幫助社會、改變世界的目標。

彼得杜拉克:下一個社會「期待」彈性工作與第二生涯

社會結構無法適應知識經濟挑戰,人口結構變遷帶來勞動市場變革。低結婚率、高離婚率、生育率下降,技術發展導致中年失業,組織內世代衝突增加。台灣面臨幸福感下降,解決這些問題關乎未來世代的挑戰與繼承。

消費者必看!「3款」環保包裝設計 買東西更友善環境

包裝在商品保鮮和品牌溝通中至關重要,隨著網購和外送飲食流行,包裝廢棄物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威脅自然和健康。為減少一次性包裝的環境影響,眾多團隊正致力於改變購物習慣,倡導更加永續的生活選擇。

盲人環台公益馬拉松 22天為12家公益機構募年菜

在疫情後的台灣,整體經濟結構經歷了重大變革。社福團體作為經濟鏈條的末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經濟壓力。為了支持這些團體,台灣盲人環台公益馬拉松已進入第7屆,本屆於2023年12月23日至2024年1月7日舉行,為期22天、全程700公里,貫穿台灣20多個縣市,延續往年以「為愛募年菜」為主軸,以10,000份愛心年菜、每份1000元為目標,希望能為12家社福機構減輕一些負擔。

碳費「計算公式」首度公開:大戶排碳2.5萬公噸以下「免費」

環境部3日舉辦「碳費徵收子法推動進度交流座談會」,首度公開「碳費計算公式」,並更新碳費應繳費額的計算公式。根據新的公式,計算碳費時,可以先扣除2.5萬公噸的碳當量,再乘以相應的收費費率,這意味著排碳大戶將有2.5萬公噸的免費額度。然而,環保團體卻多數不認同,環境部說明,此調整是希望加速小廠節能減碳。

「中央公園之美 」攝影賽今頒獎 蕭青陽讚賞:不同角度不同美

為提升大眾對永續性的認識,「ETtoday永續雲」於今年8月啟動「台中中央公園之美 - 永續入鏡」攝影盛事,吸引了來自全台超過782件作品參賽,今(23日)在興富發(2542)「雍悅一方」接待中心舉行頒獎典禮,評審葛萊美最佳專輯封面華人設計師蕭青陽、曾獲亞洲電視獎的Discovery導演黃建亮,與贊助商興富發建設協理王建騏、百夫長集團主席陳志彬等皆到場與會。

碳交易第一天總額逾80萬美元 台「國際碳權交易平台」三大特色一次看

台灣碳權交易所於今年8月7日正式揭牌,並於今(22日)完成首批碳權交易,總計27家金控參與,總交易量達8萬8520噸,交易額約80萬美元,台灣證券交易所兼任台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的林修銘表示,以自願減碳的角度來看,已超越新加坡首次交易的1萬多噸。他並提到,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對內協助台灣產業適應國際供應鏈、實踐產品碳中和及ESG等要求,並提供中小企業便利取得碳權的合法管道,免去赴海外開戶的繁瑣程序;對外則可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

2023十大綠能新聞 再生能源將成主要電力來源

2023年幾乎是全球氣溫歷史新高年,正值「全球沸騰時代」(the era of global boiling)和「氣候崩潰」(Climate breakdown)的危機。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TRENA)堅持每年整理10大國際及國內綠能新聞,助讀者把握2023年再生能源的關鍵動向,成為未來應對氣候變遷行動的寶貴參考。

第3頁共7頁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