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海生館展出長濱藍鯨完整標本,骨骼繩索勒痕喚起保育省思。全台首座藍鯨骨骼標本展示「巨鯨之路」於屏東海生館展示。(圖/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
記者潘姿吟/綜合報導
大型鯨魚本身能儲存平均約33公噸左右的二氧化碳,相當於幾千棵樹木的儲碳能力,未來將可能是緩解全球暖化的天然神器。2020年,一頭因粗尼龍繩纏繞的藍鯨,在台東長濱海灘擱淺死亡,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在海委會海保署、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等單位的共同努力下,這頭藍鯨的骨骼標本得以保存並在屏東海生館展示。這是台灣有紀錄以來首次發現的擱淺藍鯨,也是全球完整展示的藍鯨標本之一。
台灣首次發現擱淺藍鯨 骨骼標本巨大震撼
藍鯨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動物,全球僅有約25例完整藍鯨標本,這次展覽「巨鯨之路」所展示的藍鯨骨骼標本,尺寸超過20公尺長、吊掛空中展示,模擬著藍鯨潛入海洋的姿態;而長達4.5公尺的藍鯨頭骨原件,則於地面以分開式裝架爆炸式呈現藍鯨頭骨細部構造,不只撼動人心,也讓人可以一窺藍鯨頭骨的巨大與內部結構。
▲屏東海生館展出長濱藍鯨完整標本,尺寸超過20公尺長、吊掛空中展示,模擬著藍鯨潛入海洋的姿態。(圖/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
大型鯨魚,包括藍鯨、座頭鯨、抹香鯨等,是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牠們不僅是食物鏈的頂端掠食者,還能通過儲存碳來幫助緩解全球暖化。因此,保護鯨魚等於保護海洋環境,對地球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但,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鯨魚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威脅。
漁具纏繞:漁網和漁線是鯨魚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估計,每年有超過3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被漁具纏繞而死。
棲息地破壞:海洋污染、氣候變化等因素正在破壞鯨魚的棲息地,導致牠們的食物來源減少,生存空間受到擠壓。
船隻撞擊:船隻撞擊也是造成鯨魚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保護鯨魚等於保護海洋環境,對地球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圖/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
藍鯨標本的展出,提醒著我們保護海洋刻不容緩。
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一次性物品是海洋廢棄物的主要來源之一。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可以幫助減少海洋污染。
自主回收廢棄漁網具:漁具纏繞是鯨魚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漁民應自主回收廢棄漁網具,避免其造成海洋污染。
支持海洋保育組織:海洋保育組織在保護鯨魚和其他海洋生物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支持海洋保育組織,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开展工作。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