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

為氣候而走遊行11月登場 環團籲:強化2035減碳目標

2025年被視為台灣氣候政策的轉捩點,10個環保團體聯合發起「為氣候而走——打造韌性台灣」遊行,預計於11/1上街,呼籲政府在聯合國COP30大會前,提出更嚴格的2035減碳目標、堅守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並展現符合淨零路徑的承諾。這次行動邀請各行各業參與,強調共同打造氣候韌性、確保台灣永續發展。

25歲最年輕爐主帶頭 桃園護國宮太子爺連5天夜巡

文化永續不僅僅是保存古物,更在於讓傳統信仰在當代社會中持續傳承與發展。今年,北部地區最大遶境盛事桃園護國宮「太子忠孝文化季」為宮廟文化的永續注入新生命,即將到來的盛會將於10/18起舉行5天,活動響應ESG理念,更打破傳統由年僅25歲的陳冠樺擔任爐主,展現擁抱年輕世代的決心。

台糖攜手塑膠中心 推農業資材循環利用與永續發展

為促進農業副產物的高值化應用,台糖公司與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結合台糖的農業資源與技術,以及塑膠中心的推廣平臺,共同推動農業資材的循環利用及加值開發,並鼓勵中小企業參與永續材料研發,為台灣農業開創更多元且永續的發展契機。

不怕買不起 經濟部提「中小企業平價綠電專案」

面對中小企業買不起、買不到的綠電困境,經濟部推出「中小企業平價綠電專案」,由彰濱產業園區標租光電案場釋出三成綠電,可釋出約36MW、4,500萬度綠電,並透過標準檢驗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平台公開競標,專供中小企業購買使用。

渣打深化女力影響、三商美邦啟蒙理財素養 持續展現企業公益動能

渣打銀行與三商美邦人壽分別在女性創業及金融教育領域,集結產官學資源,推動社會共融與永續發展。透過創業獎項、導師諮詢、專業課程與金融教育下鄉,鼓勵多元參與,縮短城鄉落差,激發青年、女性及學童的自我成長與社會責任,共同打造更具包容性與永續價值的台灣社會。

水域遊憩崛起 協會促明訂人船安全標準

為什麼我們要出來講冒險性運動?為什麼它們對我們如此重要?原因很簡單:不論是協會、業者,甚至運動員,我們都希望能降低活動中「不該存在的風險」。

推進社會責任:台灣萊雅關懷弱勢16年、全家公益策展

台灣企業與社會團體持續以多元行動推動弱勢關懷與環境永續,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深化與創新。今年,台灣萊雅與RE-THINK、全家便利商店等組織,分別透過志工服務、環保教育與公益合作,觸及更多族群,推動社會共融與環境守護。

資本市場的無聲立法:當永續揭露從自願走向強制

在政府法規正式上路之前,資本市場早已展開一場「無聲立法」。透過投資人的資金流向、供應鏈的採購條件、評級機構的標準設定,使得企業永續治理已從過往的品牌妝點,悄然蛻變為攸關生存的核心競爭力。

國際中橡攜手淡大推動「碳黑科普營」深入宜蘭偏鄉校園

為落實推廣循環經濟理念與科普教育,國際中橡持續攜手淡江大學科學教育中心,深入全台各地學校推廣「碳黑科普營」活動。今年六月,活動首次深入宜蘭縣南安國中與南澳高中,舉辦為期兩天的化學教育推廣課程,共吸引近50位南安國中學生與約130位南澳高中學生熱情參與。

從無聲同意到申訴求助:評師大抽血案中「IRB研究倫理審查」與學術良知

又是什麼樣的「學術良知」,能讓研究者做出如此明知故犯的決定?在教練與選手、師長與學生這種「特別權力關係」中,「同意」極易變得「無聲」。即便選手簽署了同意書,但在資訊不透明、權力不對等的情境下,這種同意也缺乏真正的「知情」與「自願」,這不僅是不道德的,更是對弱勢參與者個人尊嚴的徹底漠視。

台灣文化4景因丹娜絲重挫2景 環團2年前已示警 

雲嘉南與彰化沿海地區遭受輕颱丹娜絲侵襲及外圍環流影響。南鯤鯓代天府的千年紅檜五門大牌樓一夜傾頹、彰化鹿港老街與300年歷史的天后宮難逃水劫,「史詩級災難」場景令人痛心。然而,這些文化浩劫早在2023年綠色和平所發表的《氣候危機在臺灣:消逝中的文化四景》報告中,就曾明確提出警告。環團強調,若缺乏積極減碳與氣候治理,台灣世代記憶恐將持續流失。

ESG已死?或是更務實? 全球永續浪潮的轉型與深化

隨著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24年底的選舉中再次勝出,一時間,「ESG是否氣數已盡?」的疑雲籠罩在國際社會上空。然而,當我們撥開政治表層的迷霧,深入探查全球政策的真實走向與企業的實際行動,一幅截然不同的圖景躍然紙上:ESG非但沒有偃旗息鼓,反而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體質調整」,卸下過往繁複的文書包袱,更聚焦於實質影響與績效連結,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務實韌性。

賴總統上任一周年 綠色和平檢視氣候政策:減碳進展緩慢

綠色和平於今(19日)發布最新報告,檢視總統賴清德上任一年來的氣候與能源政策進展。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忻儀表示,雖然賴政府成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展現高度重視相關議題,但政策執行仍以經濟發展和產業擴張為優先,導致減碳與能源轉型目標進展緩慢,恐影響台灣達成淨零碳排的承諾。

藍白拚「核電年限40年延至60年」 民團:反對核電重啟

今早(13日)將迎來立法院院會審議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推動老舊核電廠延役重啟,但此舉引發民間團體強烈反彈。12日晚,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舉辦「反對核電重啟 拒絕草率修法」晚會,痛批藍白兩黨完全跳過實質討論,草率將多達14個修法草案送進立院,重演去年的黑箱修法模式。

「烏金」減碳告別除濕機! 環保商旅牽手崑山科大導入「官田菱殼碳」

旅館也能變身環保尖兵!隨著環境部「旅宿業減塑行動」規範今年1月正式上路,禁用一次性旅行用品成為旅宿業新日常。台南文化信然商旅不僅積極響應,更攜手崑山科技大學社會責任USR團隊,於本週展開「淨零旅生活」創新實驗,將在地再生資源「官田菱殼碳」引進客房清潔服務,嘗試取代除濕機和臭氧機,為旅館減碳環保開創全新路徑。

提告「用電大戶條款」太寬鬆! 台灣首起氣候訴訟「敗訴」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8日)對台灣第一個氣候訴訟案做出判決。這個案子是由綠色和平組織、環境法律人協會和四位公民在2021年初所共同提出,經濟部「用電大戶條款」太寬鬆,無有效規範企業也無助於減碳,侵害人民基本生存權利。法院以原告(個人和團體)沒有「請求權」為由,駁回訴訟,根據判決書提到,本件判決得上訴。對此,綠色和平認為與全球推動淨零碳排的共識和氣候正義的原則相違背。

報稅季來了 綠色和平:我們與超級富豪,繳的是同一種稅嗎?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的藍色起源公司,再次將名人和富豪送上太空。當少部分人以數千萬美元換來幾分鐘的太空夢,地球上卻有無數人正為氣候災害與生計掙扎。5 月是臺灣的報稅季,綠色和平與您有同樣的疑問:在這個失衡的世界,誰該為環境與未來付出更多?

信義房屋連11年獲公司治理評鑑前5%  與台積電、台灣大並列

台灣證券交易所今(30)日發表第11屆「公司治理評鑑」結果,信義房屋再度榮獲前5%,這是該公司連續11年保持在頂尖行列,展示其穩健的治理架構和誠信經營文化。今年共有1,754家上市及上櫃公司參加評鑑,其中976家上市公司中,有49家進入前5%,包括信義房屋、台積電、台灣大、中華、遠傳電信、裕隆和聯電等7家企業,自評鑑開始以來均連續11年獲此殊榮。

連11年進前5%難度如「神仙打架」 公司治理評鑑揭榜 

在公司治理評鑑結果的嚴格評核中,連續名列前5%的公司向來被視為頂尖指標。台灣證券交易所今(30)日公布第11屆「公司治理評鑑」結果,上市公司共976家,其中僅49家進入前5%,比率不到5%。值得關注的是,去年才獲得「連續十年進入前5%」殊榮的統一超商(2912),本屆卻跌出前段班,落至第6%至20%區間,無緣續寫連11屆蟬聯紀錄。

公司治理評鑑2026年改名「ESG評鑑」 增加環境、社會構面權重

台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部經理余宗普表示,下一屆將是最後一次以「公司治理評鑑」為名進行評比,預計自2026年起,將正式更名為「ESG評鑑」,並於2027年公布第一屆評鑑結果。

2024年公司治理評鑑揭曉 有88家上市櫃公司列前5%

台灣證券交易所表示,第十一屆(113年度)的公司治理評鑑已經完成,這次總共有1,754家公司接受評鑑,其中包括976家上市公司和778家上櫃公司。為了讓評鑑結果更有參考價值,證交所將所有公司依照評鑑得分高低,分為七個級距:前5%、第6%至20%、第21%至35%、第36%至50%、第51%至65%、第66%至80%、以及第81%至100%,且各別公告上市公司與上櫃公司公告評鑑成績。

揭開ESG神秘面紗的虛實 李坤璋:企業「這樣」應對

華淵鑑價於2025年3月7日舉辦「揭開ESG神秘面紗的虛實」線上研討會。此次活動由華淵鑑價總經理陳淑琴主持,並邀請到台灣法治會計學會理事長暨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李坤璋教授,為與會者深入解讀當前企業面對的ESG(環境、社會與治理)挑戰與機遇。李教授除有多年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服務經歷外,並且在會計、法律與企業管理領域跨足整合,長期致力於企業永續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堪稱產業界與學術界不可多得的專家。

智庫公布2024永續調查 台灣企業關心「職安」首次超越「經濟績效」

2025年是全球邁向永續轉型的關鍵之年,挑戰與機會並存。CSRone永續智庫聯手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發表年度最新調查報告《2025 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此次報告,研究分析574 本 2024 年永續報告書,聚焦資本額 20 億以上的臺灣企業,剖析臺灣及亞太區企業在治理、環境、社會三大核心面向的現況與趨勢。

醫療廢棄物成災難? 紐西蘭8成醫院使用循環再製醫材

紐西蘭B型企業Medsalv 是以循環經濟原則來回收、修復和再製造的製造商,處理如病人轉移床墊、預防深部靜脈栓塞的袖套、血壓袖帶和止血帶及醫療鞋套等的醫材的再清潔及滅菌;透過延長醫材料的使用壽命和資源節約,使醫院減少成本,更減少原本新產品製造的環境排放負擔。

第1頁共7頁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