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推出「璀璨螢星」賞螢活動。(示意圖/記者王兆麟翻攝)
● 華淵鑑價
華淵鑑價於2025年3月7日舉辦「揭開ESG神秘面紗的虛實」線上研討會。此次活動由華淵鑑價總經理陳淑琴主持,並邀請到台灣法治會計學會理事長暨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李坤璋教授,為與會者深入解讀當前企業面對的ESG(環境、社會與治理)挑戰與機遇。李教授除有多年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服務經歷外,並且在會計、法律與企業管理領域跨足整合,長期致力於企業永續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堪稱產業界與學術界不可多得的專家。
ESG的發展與未來趨勢
李坤璋教授在開場中,首先回顧了ESG的歷史背景與其發展脈絡。ESG並非一個全新的概念,而是企業內部長期存在的價值觀,隨著全球關注環保與社會責任的升高,這些議題逐漸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李教授指出,自2005年聯合國大會首次提出企業社會責任倡議以來,ESG已經成為企業運營的重要一環,尤其在2015年聯合國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後,ESG成為全球企業經營與投資的核心指標之一。他強調,ESG不僅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更是企業長期價值創造的關鍵。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ESG標準可作為評估企業未來投資潛力的重要依據,並有助於減少投資風險。這一觀點在全球資本市場日益重視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台灣法治會計學會理事長暨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李坤璋與論壇主持人華淵鑑價總經理陳淑琴(左至右)。(圖/華淵鑑價提供)
ESG法制化與台灣市場的挑戰
在探討全球資本市場的變遷時,李教授提到,隨著ESG倡議的全球化加速,領導者如Lawrence等的影響力逐步顯現,特別是在推動全球資本市場朝向ESG標準法制化的過程中,他們的立場與決策將深刻影響企業與投資人的行為模式。他指出,台灣的資本市場同樣受到了外資影響,ESG投資的趨勢逐漸顯現,台灣企業不得不關注ESG相關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與資本運作模式,積極調整經營策略以符合國際市場的規範。
另外,李教授提到,台灣的ESG法制化進程也在逐步加速,主管機關在公開發行公司中設置了許多法律責任,未來將更具強制性。從2025年起,企業需開始進行溫室氣體排放盤查,並在接下來的幾年逐步達成盤查與驗證要求。尤其是100億台幣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將被要求遵守永續會計準則S1與S2,並且在2027年之前,所有上市櫃公司都必須將永續發展資訊納入年報與財報的申報範疇,這將對企業的內部管理與外部報告提出更高的要求。李教授強調,ESG與法律責任的結合,使得企業在遵守規範的過程中,必須建立更為完善的內控制度,並面臨潛在的法律風險。若企業內控不實,可能帶來刑事責任,這對企業管理層而言是一大挑戰。
治理與內控的核心角色
在談到ESG內化的過程時,李教授強調治理(G)在ESG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若缺乏有效的治理架構,環境(E)與社會(S)問題都將無法真正落地與執行。治理層的責任在於確保ESG目標與企業整體戰略相符,並且在內控制度中融入相關指標,形成全方位的風險管控體系。李教授進一步解析了COP會議對2050年全球淨零排放目標的影響,並指出,台灣在這一過程中需遵循全球的發展趨勢,儘早做好準備。他建議,企業在應對這些挑戰時,應該從董事會層級開始,確保整個公司在ESG策略上的整合與執行力。
企業如何平衡成本與效益
李教授指出,企業在導入ESG時,往往面臨成本與效益的抉擇。如何平衡這兩者,尤其是如何將ESG與企業的營運目標結合,成為企業面對永續發展的重要課題。他建議,減碳指標應該與企業營運目標掛鉤,而不是僅僅設定為單一的百分比數字,這樣可以避免減碳目標與企業核心業務之間的衝突。此外,李教授還提到,企業在識別永續風險與機會時,應該遵循SASB(可持續會計準則理事會)所提出的框架,這將有助於從集團層級識別風險與機會,並整合入日常經營策略中。未來的財務報告不僅需要包含財務數據,還必須將永續資訊納入其中,這對企業的財務透明度與市場信任度至關重要。
供應鏈碳盤查與企業人才需求
李教授也強調,企業在推動ESG過程中,不僅需要關注自身運營,還需要協助供應商建立碳盤查機制,從而確保整個供應鏈的環保標準符合規範。他指出,這一過程中,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至關重要,企業應該與供應商共同建立有效的碳排放監測與減排計劃,達到雙贏的目標。在人才需求方面,李坤璋教授表示,台灣目前在永續會計與ESG專業人才方面尚有明顯缺口。他呼籲大學應該進行轉型,開設相關課程與專業培訓,以滿足企業對ESG專業人才的需求,還有選擇合適的證照的重要性,並推薦FSA證照作為全球認可的選擇。此外,李教授還建議,中小型企業應至少完成碳盤查的範疇一與範疇二,以應對上市櫃公司對ESG報告的要求。
結語
隨著全球對ESG關注的加深,台灣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機遇。李坤璋教授的深入解析,不僅讓參與者更清楚理解ESG的法制化進程與其未來的發展趨勢,也讓企業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尋找到平衡與突破的策略。未來,隨著ESG成為全球企業經營的核心,企業若能順應趨勢,積極應對內控與治理等關鍵議題,必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華淵鑑價」。專欄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