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下周拍板 學者:每噸不應低於500元

▲▼碳費下周拍板 學者籲實質費率不低於每噸500元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在19日啟動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碳費下周拍板,學者籲實質費率不低於每噸500~600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潘姿吟/台北報導

環境部即將在下週一(7日)舉行第6次「碳費審議委員會」,預期將正式定案碳費費率。中研院經濟學研究所助研究員楊宗翰今(3日)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的「碳費未來規劃的科學建議」線上記者會表示,碳費實質費率應至少達每噸500~600元,才能極小化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帶來的經濟衝擊。

楊宗翰說明,歐盟(CBAM)將自2026年起,初步對鋼鐵及鋼鐵中下游產品(如螺絲、螺栓等)、鋁、水泥、肥料、電力及氫氣等進口產品徵收「碳邊境稅」,並依據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的價格進行調整,這將增加相關產品進口歐盟時的稅負與供應鏈成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鋼盤價。(圖/中鋼提供)

▲學者指出,台灣僅有鋼鐵與水泥等產品出口至歐盟,並非所有產品,若台灣施行碳定價,對經濟的影響有限。(示意圖/中鋼提供)

對此,楊宗翰根據多國多產業的貿易經濟模型分析指出,台灣的碳費費率,若設定在每公噸500~600元新台幣,將可最大限度抵消CBAM對台灣的衝擊。他解釋,由於台灣僅有鋼鐵與水泥等產品出口至歐盟,並非所有產品,因此,即使台灣施行碳定價,對經濟的影響仍然有限,並且還能透過供應鏈進一步推動減碳。他也補充說,若要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現行的碳費費率應該要調高。

此外,楊宗翰提到,台灣碳費有許多獨步全球的機制,雖然確定可以抵減歐盟CBAM,但卻提供許多折扣,如:免徵額(K值)2.5萬噸或「高碳係漏風險係數」打2折,都不利減碳作為,甚至會造成國內碳洩露風險。他指出,為加速減碳,未來碳費應調整費率、擴大收費範圍、移除免徵額。此外,目前僅針對碳排大戶課徵碳費,可能導致資源轉移到碳密集度更高的小型廠商,使碳排放密度較高的產業反而因此獲利。

楊宗翰指出,雖然環境部希望透過課徵碳費來抵免CBAM,以減少部分衝擊,但其研究顯示,即使不實施碳費等制度,CBAM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僅約0.02%,減碳成效則約為0.4%。

他也提到,未來一但美國、英國、日本、中國大陸都建立各自的CBAM制度時,台灣可以抵免嗎?也因此,他強調,碳費不僅是環境政策,亦是一種貿易政策,必須考量國際貿易及供應鏈的影響,並與貿易夥伴協調,政府目前在這方面的規劃仍顯不足。

中研院經濟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指出,目前的碳費制度採取下游課徵方式,僅涵蓋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的50%,對物價影響有限。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收入主要用於減碳與氣候變遷調適,著重於補貼政府與企業的減碳技術開發,但蕭代基認為,這樣的用途有限,無法達到最佳的減碳與經濟效益。

蕭代基進一步強調,若要更有效減碳,應轉向上游課徵碳稅,透過負向誘因、讓未能達減碳目標的廠商必須付出更高的經濟代價,以加速減碳進程,並擴大徵收範圍,靈活運用碳稅收入,將部分稅收返還大眾,減少弱勢家戶的負擔,改善所得分配,並推動負碳技術研發與建置,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最後,蕭代基提到,政府目前的碳費制度,只針對部分對象課徵,並更直指環境部現行的規劃偏向用紅蘿蔔(優惠)為誘因,而不願意用棍棒(處罰)的方式強制要求,他認為,依現實經驗來看,蘿蔔的效果往往低於棍棒,更恐會弱化碳費減量效果。

▲▼亞洲水泥公司花蓮製造廠。(圖/記者湯興漢攝)

▲歐盟(CBAM)將自2026年起,初步對鋼鐵及鋼鐵中下游產品(如螺絲、螺栓等)、鋁、水泥、肥料、電力及氫氣等進口產品徵收「碳邊境稅」。。(示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關鍵字: ESGSDGs碳費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鋼鐵水泥環境部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