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通行銷傳播集團宣布數位廣告投放服務計算碳足跡,正式取得國際第三方驗證單位BSI(英國標準協會)ISO 14067產品碳足跡查證。此為BSI全球第一張廣告投放碳足跡查證聲明書!
2024/11/20 14:39中華郵政公司為關懷客戶需求、體現待客如己之精神,並持續精進及落實公平待客具體作為,於113年11月12日由董事長王國材率領副總經理楊素珠、協理簡詠涵及多位一級主管,親臨臺南郵局視察金融友善各項軟硬體設施及服務,並透過與客戶實質互動瞭解需求,以優化公平待客服務流程,營造金融友善服務環境。
2024/11/19 14:18「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9)(11日)於亞塞拜然巴庫舉行,台灣的藍斯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與「50淨零解方聯盟」,以NGO的角色受邀參加,並於大會藍區展出全球唯一的省水省電AI全自動洗機車設備——XMOTO。
2024/11/14 22:04由於反應爐的成本較高,小型模組化反應爐開發者會想方設法降低成本。如先前所述,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 Small Modular Reactor)的成本更高,但如果變更設計,以降低成本,就可能在某個程度彌補成本問題。但變更設計卻會降低安全性。
2024/11/02 21:55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核子反應爐都是大型輕水式反應爐,裝置容量約為1,000 MW,並以水為冷卻劑。此外,輕水式反應爐所使用的燃料,稱為低濃縮鈾,這是從地下開採的鈾礦經過加工後,在濃縮設施中提高鈾235的濃度,以便使其可用於輕水式反應爐。輕水式反應爐的鈾235濃度約為5%或更低。此外,經過濃縮的鈾燃料無法直接用於製造核武,因此輕水式反應爐的核武擴散的風險相對較低。
2024/11/02 21:33關於核電廠延役安全的基本問題有兩個。首先,核電廠業者是否能夠確實,並且定期地檢查和維護所有經歷老化、劣化的零件,以在問題惡化成為隱患之前,及時發現。其二,對於無法修復或更換的零件,業者是否能確保,它們在核電廠延役期間內保持完整性和功能性?業者可否證明,這類零件在核電廠最終關閉時,它們仍然正常運作?在考慮更新核電廠運轉執照時,我們應該確實提問。
2024/11/02 21:14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整理於2024年10月16日舉辦的講座「科學觀點看核能科技與風險—談核電延役與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邀請憂思科學家聯盟(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核電安全主任埃德溫.萊曼博士(Edwin Lyman)進行線上演講,從科學觀點出發,討論關於核電延役與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的科學觀點。
2024/11/02 20:55醫療產業的碳排放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4.4%,台灣醫療產業積極尋求減碳之道。目前,全台已29家醫院發布永續報告書,並有96家醫療院所簽署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發起的「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CSRone永續智庫與TAISE,邀請國內外醫療業者及大廠代表共同分享低碳與智慧轉型的成功經驗。
2024/10/26 21:53為了培育女性創業家,渣打國際商業銀行推動了專為女性創業者設計的培力課程,主要針對員工數1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今年,共有31個專注於科技創新、社會共融及環境永續這三大核心領域的女性創業團隊參加了「渣打女力創業獎」的競賽。最終,陪灶企業社創辦人陳昀鎂、珄笙工作室共同創辦人陳亞筑,以及大島嶼群相有限公司負責人陸以寧,分別榮獲獎項。
2024/10/24 21:16氣候變遷對全球造成的影響日益嚴重,尤其是對開發中國家而言。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國際社會提出了「氣候損失與損害基金」的概念。本文將探討該基金的歷史背景、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2024/10/24 16:47綠色和平與國際藝術家丹·安克(Dan Acher)合作一項全球環境藝術行動「萬眾矚目」(We are watching),11 月 25 日至 12 月 1 日,多國領袖將齊聚韓國釜山,展開《全球塑膠公約》第五次談判會議(INC 5),現場將升起這幅由全球公民的照片集結成的巨大馬賽克眼睛旗幟,傳遞塑膠危機迫切需要解決的訊息給各國領袖。
2024/10/22 22:42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今(21日)表示,國內碳權除了能用於碳中和,還有兩大法定功能:一是環評增量抵換,企業擴廠增加碳排的1/10必須取得國內碳權,並有10年計畫;二是國內碳權可以抵減碳費徵收計算的排放額度。他強調,長期來看,碳權的剛性需求一定存在,並期望未來3、4年後,可以接軌ETS碳交易機制。
2024/10/21 20:05高雄市長陳其邁今(21日)出席「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啟用典禮暨企業分享會」時表示,高雄市溫室氣體淨排放量達5235萬公噸,其中82%來自工業,約佔全台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兩成,遠高於台北市。他特別指出,僅中鋼(2002)一家,每年碳排放量就達2400萬公噸,其一座煙囪的排放量就超過台北市一年總排放量。隨著碳費的課徵,這對大型企業而言,挑戰巨大。
2024/10/21 17:07隨著台灣邁入碳有價時代,碳交易已成為推動產業減碳、促進綠色經濟轉型的關鍵機制。今(21日),高雄舉行了「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啟動暨企業分享會」,高雄市長陳其邁、副市長羅達生、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環境部次長施文真、金管會證期局局長張振山、經濟部主任秘書莊銘池等多位中央部會及地方主管出席。
2024/10/21 15:42環境部長彭啓明17日在環境部召開臨時記者會,針對碳費相關議題進行說明。他強調,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收入將進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用於補助地方政府。然而,根據《財政紀律法》規定,不得訂定固定的經費額度或比例,因此無法承諾具體的分配金額。彭啓明進一步解釋,「碳排放」與「空氣污染」不同,碳費主要向排碳大戶徵收,這些資金將優先用於需要調適氣候遽變的區域,而不是單純依照課徵碳費較多的地區來分配。
2024/10/18 20:562024年第七屆網路口碑之星頒獎典禮於10月14日舉行,信義房屋獲得ESG永續發展領域居家生活消費類策略卓越獎,是房仲業唯一,由信義房屋總經理陳麗心代表領獎;此項榮譽於逾200家橫跨餐飲、旅宿、電子支付及數位證券等企業中脫穎而出,顯示出信義房屋在居住生活生態圈的獨特優勢及於ESG領域的卓越表現。
2024/10/14 17:48由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Google 台灣、鴻海科技集團、台灣大哥大共同主辦的「2024 Google Project Hatcher 創新國際論壇」,8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舉行。論壇匯聚產業領袖、創業家、投資人與技術專家,共同探討創新技術、商業模式和產業未來趨勢,以推動台灣新創產業蓬勃發展,並提升台灣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2024/10/09 12:16台灣金融研訓院7日攜手社會福利總盟,共同推動社福機構員工的金融知識與技能培養。這是台灣首度為社福機構員工設計的金融培能課程,目的在於提升員工的財務知識與技能,以提高抵禦生活風險的能力,並進一步提升社會安全網的服務品質。
2024/10/08 00:01環境部即將在下週一(7日)舉行第6次「碳費審議委員會」,預期將正式定案碳費費率。中研院經濟學研究所助研究員楊宗翰今(3日)在「碳費未來規劃的科學建議」線上記者會表示,碳費實質費率應至少達每噸500~600元,才能極小化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帶來的經濟衝擊。
2024/10/03 23:59證交所於今(30日)舉辦「「壯大臺灣資本市場高峰會」,邀請市值百億以上及各項評鑑前5%,總計超過300家上市公司參與,占國內上市公司市值逾90%。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在會中表示,綠色轉型和低碳發展,將是台灣資本市場發展的新契機;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則提到,證交所的壯大台灣資本市場計畫,與金管會最新提出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兩者異曲同工,將可形成良性循環。
2024/09/30 20:35為了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台灣萊雅與信義房屋在不同的社會服務面向,進行了一系列的推動活動。台灣萊雅透過與「1919陪讀計畫」及「1919食物銀行」的合作,關懷陪讀班學童及弱勢家庭,並進行台灣萊雅象山公園生態專案,以保護台北市的生物多樣性。信義房屋支持社造20年,以社區一家「全民社造行動計畫」,推動社區營造,並力挺在地國際音樂節,結合生態與藝術的活動,帶領民眾更深入地了解地方社區。
2024/09/28 16:03政府近日提出將邁向「能源轉型2.0」,引起民間的高度關注。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與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策進會於20日舉行「能源轉型2.0關鍵議題座談會」,討論如何在推動能源轉型的同時,解決先期所需面對的困境,以期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
2024/09/20 19:33「臺灣法治會計學會」日前舉辦了2024年年會暨第3季研討會,主題聚焦於「ESG永續報告書之評價與法律責任」。這場會議,檢察總長邢泰釗親自蒞臨,由理事長、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李坤璋主持,並宣布由今年7月卸任法官轉任律師的紀凱峰接任新任祕書長。
2024/09/20 16:109月15日台北大巨蛋熱鬧非凡,除了精彩的龍象之戰賽事,更展現味全公司所堅持”挺在地 成就共好”的理念。味全公司自成立以來,長期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農業永續發展,對屏東檸檬的助攻,當天活動展現滿滿的「挺檸、挺屏、挺在地」精神,要將國人對運動賽事的熱情轉化為支持台灣農特產品的行動力。
2024/09/16 15:10時尚改革倡議者正在向品牌施壓,要求在其供應鏈中呈現更好的環境和社會影響力來提高透明度。消費者越來越希望更多地了解購買的產品是在何處及如何生產的,他們積極用消費來獎勵這些透明供應鏈的企業,並拒絕購買來警示不這樣做的公司。投資者也批評違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企業,據估計在美國,此類事件於上市公司中造成了近5,000億美元的損失。
2024/08/21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