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800萬圓夢獎金開徵中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開跑 

「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22 年來持續鼓勵台灣民眾用夢想實踐社會改變,已成為台灣最具規模與影響力的圓夢平台。第 22 屆徵件活動即日起正式起跑,徵件至12月15日17:00 截止。本屆以「夢想並肩 永續同行」為主題,凡年滿 20 歲之中華民國國民,皆可以個人或團隊形式報名,最終選出10組得主,提供高達新台幣800萬元總獎金與孵化培訓課程模組。

逆勢創20億歐元營收 克蘭詩以「再生有機」與「公平交易」拚永續

《麥肯錫時尚:美妝 2025報告》,全球 4,410 億美元的美妝產業都在從「輕鬆成長」邁入「複雜的新階段」,如今正顯現出降溫的跡象,2024-2030年市場預測全球成長由7%跌至5%。且消費者對「美」的理解已逐漸擴展至健康、個人護理及醫美等領域。

中華電信ESG「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計畫 助原民青年返鄉撫育竹林固碳愛地球

桃園復興區大溪第六林班地,一片翠綠竹林隨風搖曳。這裡不僅是自然生態的一部分,更是中華電信「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計畫的重要舞台。2025 年,主持人小孟再度帶領觀眾回到現場,見證一年的撫育成果,這次還特別邀請了泰雅族女星小薰,一同走訪並體驗竹筒飯的傳統智慧,讓文化與撫育在山林間交織。

台灣大哥大ESG正面聲量年增1,634.9%獲頒「網路口碑之星」

台灣大哥大積極落實永續發展,獲得高度肯定。根據《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指出,自2024年7月1日起至2025年6月30日期間,台灣大哥大ESG正面聲量年增1,634.9%,正面聲量佔比高達92.5%。

一場保衛「藍碳」的親子共學之旅 南山人壽舉辦「海草復育活動」大手牽小手種下一株株希望

台南七股的秋日午後,陽光映照在潮間帶的水面上,一群身穿防滑膠鞋的志工,在9月20日這天,緩步踏進海水齊膝的泥灘地,雙手捧著如豆芽般纖細的海草苗,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植入沙泥中。一群人,親手在七股六號小島種下象徵希望的「藍碳寶寶」,希望透過小小的行動,成就大大的永續未來。

為氣候而走遊行11月登場 環團籲:強化2035減碳目標

2025年被視為台灣氣候政策的轉捩點,10個環保團體聯合發起「為氣候而走——打造韌性台灣」遊行,預計於11/1上街,呼籲政府在聯合國COP30大會前,提出更嚴格的2035減碳目標、堅守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並展現符合淨零路徑的承諾。這次行動邀請各行各業參與,強調共同打造氣候韌性、確保台灣永續發展。

25歲最年輕爐主帶頭 桃園護國宮太子爺連5天夜巡

文化永續不僅僅是保存古物,更在於讓傳統信仰在當代社會中持續傳承與發展。今年,北部地區最大遶境盛事桃園護國宮「太子忠孝文化季」為宮廟文化的永續注入新生命,即將到來的盛會將於10/18起舉行5天,活動響應ESG理念,更打破傳統由年僅25歲的陳冠樺擔任爐主,展現擁抱年輕世代的決心。

台糖攜手塑膠中心 推農業資材循環利用與永續發展

為促進農業副產物的高值化應用,台糖公司與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結合台糖的農業資源與技術,以及塑膠中心的推廣平臺,共同推動農業資材的循環利用及加值開發,並鼓勵中小企業參與永續材料研發,為台灣農業開創更多元且永續的發展契機。

不怕買不起 經濟部提「中小企業平價綠電專案」

面對中小企業買不起、買不到的綠電困境,經濟部推出「中小企業平價綠電專案」,由彰濱產業園區標租光電案場釋出三成綠電,可釋出約36MW、4,500萬度綠電,並透過標準檢驗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平台公開競標,專供中小企業購買使用。

【廣編】亞昕集團15年來斥資近億打造林口扶輪公園 實踐ESG企業公民精神

亞昕集團(5213.TWO)今日宣布,其對林口扶輪公園的認養正式邁入第十五個年頭。為紀念此一重要里程碑,集團透過旗下的亞昕環境保護基金會,再度投入約1,600萬元啟動「花園景觀改造工程」,將公園的永續發展推向新高。

渣打深化女力影響、三商美邦啟蒙理財素養 持續展現企業公益動能

渣打銀行與三商美邦人壽分別在女性創業及金融教育領域,集結產官學資源,推動社會共融與永續發展。透過創業獎項、導師諮詢、專業課程與金融教育下鄉,鼓勵多元參與,縮短城鄉落差,激發青年、女性及學童的自我成長與社會責任,共同打造更具包容性與永續價值的台灣社會。

水域遊憩崛起 協會促明訂人船安全標準

為什麼我們要出來講冒險性運動?為什麼它們對我們如此重要?原因很簡單:不論是協會、業者,甚至運動員,我們都希望能降低活動中「不該存在的風險」。

推進社會責任:台灣萊雅關懷弱勢16年、全家公益策展

台灣企業與社會團體持續以多元行動推動弱勢關懷與環境永續,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深化與創新。今年,台灣萊雅與RE-THINK、全家便利商店等組織,分別透過志工服務、環保教育與公益合作,觸及更多族群,推動社會共融與環境守護。

資本市場的無聲立法:當永續揭露從自願走向強制

在政府法規正式上路之前,資本市場早已展開一場「無聲立法」。透過投資人的資金流向、供應鏈的採購條件、評級機構的標準設定,使得企業永續治理已從過往的品牌妝點,悄然蛻變為攸關生存的核心競爭力。

9成不知「超過95%能源依賴進口」 民調揭能源認知不足、核能支持上升

TAISE能源民調顯示,僅9.8%民眾知道台灣能源進口依賴達95%,核能支持創新高達66%,六成不看好再生能源目標。

國際中橡攜手淡大推動「碳黑科普營」深入宜蘭偏鄉校園

為落實推廣循環經濟理念與科普教育,國際中橡持續攜手淡江大學科學教育中心,深入全台各地學校推廣「碳黑科普營」活動。今年六月,活動首次深入宜蘭縣南安國中與南澳高中,舉辦為期兩天的化學教育推廣課程,共吸引近50位南安國中學生與約130位南澳高中學生熱情參與。

台灣文化4景因丹娜絲重挫2景 環團2年前已示警 

雲嘉南與彰化沿海地區遭受輕颱丹娜絲侵襲及外圍環流影響。南鯤鯓代天府的千年紅檜五門大牌樓一夜傾頹、彰化鹿港老街與300年歷史的天后宮難逃水劫,「史詩級災難」場景令人痛心。然而,這些文化浩劫早在2023年綠色和平所發表的《氣候危機在臺灣:消逝中的文化四景》報告中,就曾明確提出警告。環團強調,若缺乏積極減碳與氣候治理,台灣世代記憶恐將持續流失。

【廣編】創新實踐低碳營建 根基營造啟用《永續工務所2》

根基營造日前於台北市南港舉辦《永續工務所2:永續產生噐》開幕典禮,正式啟用第二代永續工務所,展現企業持續實踐循環經濟與低碳營建的具體行動。該案設於由母公司冠德建設與台灣電力公司合作推動的都市更新基地,成為營建產業邁向資源循環與淨零轉型的重要示範。

ESG已死?或是更務實? 全球永續浪潮的轉型與深化

隨著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24年底的選舉中再次勝出,一時間,「ESG是否氣數已盡?」的疑雲籠罩在國際社會上空。然而,當我們撥開政治表層的迷霧,深入探查全球政策的真實走向與企業的實際行動,一幅截然不同的圖景躍然紙上:ESG非但沒有偃旗息鼓,反而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體質調整」,卸下過往繁複的文書包袱,更聚焦於實質影響與績效連結,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務實韌性。

避免漂綠風險 臺灣法治會計學會研討會:聚焦ESG永續挑戰與實踐

臺灣法治會計學會今(2日)舉辦114年度會員大會暨第二季研討會,金管會金融市場發展及創新處處長胡則華發指出,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綠色與永續金融授信餘額達3.38兆元,永續發展債券發行規模也達7,465億元,顯示資金正快速流向具永續價值之經濟活動。同時,與會各界也針對ESG揭露的監理政策發展、企業永續揭露、法律風險及查核確信等核心議題,展開橫跨監理、會計與司法的深度對話。

台灣大啟動全球首創藍碳紅樹林復育計畫 閒置魚塭轉型高效碳匯研究基地


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台灣大哥大秉持「Open Possible 能所不能」品牌精神,攜手產官學界啟動全球首創的「台灣大藍碳 紅樹林復育計畫」,選定台南台江國家公園2.7公頃閒置魚塭,轉型為融合生態保育與科學研究的藍碳復育示範基地。

賴總統上任一周年 綠色和平檢視氣候政策:減碳進展緩慢

綠色和平於今(19日)發布最新報告,檢視總統賴清德上任一年來的氣候與能源政策進展。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忻儀表示,雖然賴政府成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展現高度重視相關議題,但政策執行仍以經濟發展和產業擴張為優先,導致減碳與能源轉型目標進展緩慢,恐影響台灣達成淨零碳排的承諾。

藍白拚「核電年限40年延至60年」 民團:反對核電重啟

今早(13日)將迎來立法院院會審議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推動老舊核電廠延役重啟,但此舉引發民間團體強烈反彈。12日晚,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舉辦「反對核電重啟 拒絕草率修法」晚會,痛批藍白兩黨完全跳過實質討論,草率將多達14個修法草案送進立院,重演去年的黑箱修法模式。

「烏金」減碳告別除濕機! 環保商旅牽手崑山科大導入「官田菱殼碳」

旅館也能變身環保尖兵!隨著環境部「旅宿業減塑行動」規範今年1月正式上路,禁用一次性旅行用品成為旅宿業新日常。台南文化信然商旅不僅積極響應,更攜手崑山科技大學社會責任USR團隊,於本週展開「淨零旅生活」創新實驗,將在地再生資源「官田菱殼碳」引進客房清潔服務,嘗試取代除濕機和臭氧機,為旅館減碳環保開創全新路徑。

第1頁共4頁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