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廠利用被列為「格外品」的地瓜來釀製風味極佳的白酒。(圖/羅己能提供)
記者林緯平/採訪報導
你到早餐店點三明治會要求去吐司邊?或是看到蔬果上有損傷就不吃?根據環境部統計,國人近十年平均1年製造約58.6萬公噸的廚餘,雖然近年廚餘量有逐漸下修趨勢,但數字仍相當驚人。這些被習以為常的浪費,卻有人默默在做出改變,台灣就有不少間酒廠採用「剩食」、「格外品」來釀酒。
原本從事機械業的羅己能,於2011年左右因家中變故,以「素人」之姿投入釀酒,起初想要做的是家常米酒,卻苦無有人願意傳授製酒功夫;這時羅己能轉念一想,「跟大家做一樣的米酒沒人會教我,而且我也贏不了對手 」,不如鑽研曾在日本、韓國都有喝過的地瓜酒,因為當時在台灣幾乎沒有看到這類酒種。
▲羅己能透過不斷改良。才釀出有自家特色的地瓜酒。(圖/羅己能提供)
就在家中小房間不斷嘗試改良,羅己能在2017年正式開設酒廠,除了販售地瓜酒,也有以地瓜酒作為基底釀造的不同水果酒。值得一提的是,羅己能採用的原物料多是格外品或是被通稱為NG品的蔬果,他解釋,「其實這些被農民挑選為格外品的地瓜、水果,跟一般能拿到市場上賣的,並沒有太大差別,只是賣相不好。」
會採用格外品,羅己能不諱言「就是現實考量」!雖然台灣四季都有產地瓜,但盛產的地區有所不同,近一步導致產量、價格都有波動,在多方嘗試下,羅己能認為雲林縣水林鄉所產的地瓜,最適合當作自家釀製的地瓜酒。然而,水林鄉所產的地瓜產季落在11月到隔年6月,無法供給羅己能一整年所需,但就在走訪產地讓他有一個意外發現。
▲除採用地瓜,羅己能也用馬鈴薯來釀酒。(圖/羅己能提供)
「我直接到水林與地瓜農談,發現其實在地瓜盛產時,他們會把一些不好看的地瓜直接丟掉當肥料或是餵豬,就是怕產量太多導致地瓜價格崩盤。」羅己能談到,因此他用了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購買每年釀酒所需的地瓜用量。漸漸得,羅己能將這樣利用格外品的概念,運用在其他酒類釀製上,最近他也拿雲林斗南盛產的馬鈴薯來做酒。雖然起初以成本為考量採用格外品,但羅己能賦予了這些「不好看的農產品」新生命,同時為解決剩食盡一份心。
同樣概念,運用到了早餐店常見的切除「吐司邊」上。釀酒師王明易表示,起初是受到英國酒廠啟發關注到剩食的議題,發現他們會運用吐司和麵包來代替啤酒裡的麥芽,近一步想到台灣早餐店多會將吐司去邊後,再賣給消費者,這無形中造成食物的浪費。
因此王明易與夥伴們起初先跟酒廠旁的早餐店阿姨索取一些吐司邊,要來實驗性地釀酒,想不到透過吐司邊製作出的啤酒別有風味,甚至比使用一般麥芽釀製的啤酒多出一股「烘烤風味」。
▲酒廠利用廢棄吐司邊來釀酒。(圖/記者林緯平攝)
在獲得好評後,王明易與夥伴們開始與五股在地的麵包工廠合作,回收被作為廢棄物丟棄的剩食吐司邊取代麥芽,再將阿薩姆紅茶葉浸入熱麥汁,做出富有濃濃台灣味的「吐司去(掉的)邊大冰紅」啤酒。另外,王明易與夥伴也將釀製啤酒後產生的麥渣再利用,與合作廠商開發出可重複使用的環保塑膠袋。
樂於見到有越來越多人關注剩食議題,嚴重的食物浪費問題,不僅釀成經濟損失,很多人可能忽略其所可能釀成氣候暖化的影響,食物從種植到放到通路上販賣,整個過程都會影響氣候變遷,這也值得所有人省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