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告出爐! 一張表看總統候選人「氣候與能源政策大檢核」

▲▼民眾黨、國民黨、民進黨籍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左)、侯友宜(中)及賴清德(右)。(圖/記者李毓康、湯興漢攝)

▲民眾黨、國民黨、民進黨籍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左)、侯友宜(中)及賴清德(右)。(圖/記者李毓康、湯興漢攝)

記者潘姿吟/台北報導

地球正處於氣候危機之中,迫切需要在2030年前實現至少43%的碳減排,以實現2050年的淨零排放目標。這個十年將是採取行動的重要時刻。面對即將到來的2024年總統選舉,綠色和平通過研究調查、行動和政策遊說,呼籲所有總統候選人將2030年的碳減排和再生能源目標提高至至少40%,並提出具體政策,促進多元綠能發展、提升淨零實力,以及保護自然碳匯,成為台灣氣候行動的引領者。

全球目前正處於高溫時期,氣候危機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研究表明,極端高溫、豪雨和海平面上升正對台灣獨特的文化遺產造成威脅。這不僅關乎生計和經濟,還可能改變台灣的文化景觀。因此,政府需要積極行動,制定全面的氣候政策,以實現淨零和能源轉型,從而減緩氣候變化,提高能源安全性,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並實現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觀察全球選舉和民意調查趨勢,選民對候選人在氣候和淨零政策方面的表現日益重視,特別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深遠的年輕一代,他們更傾向支持關注氣候議題的候選人和政黨。

綠色和平依據候選人政策記者會、出席活動公開發言、社群網站等內容,持續監督並調整檢核表內容,最新內容可參考綠色和平網站。此外,綠色和平也向候選人提出政策建議書,並持續更新各總統候選人所提出的氣候政策與說明。

2023/ 12/ 14 最新綜合結果分析

▲▼2024氣候領袖政策檢核表。(圖/綠色和平提供)

▲2024氣候領袖政策檢核表。(圖/綠色和平提供)

三位候選人皆提出 2030 年目標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賴清德延續政府既有的 25% 目標,侯友宜提出目標減量 30%,柯文哲則提出 40%。

然而,目前三位候選人提出的 2030 年再生能源目標皆未能突破政府既有的 30% 目標,未達綠色和平倡議的 40%,更遠低於國際淨零標準 60%。

三位候選人皆肯定發展多元綠能的重要性,並提出與低碳交通、綠領人才培訓與循環減廢等政策,建構淨零軟實力。保護自然碳匯方面,賴清德延續政府的農業碳匯計劃,柯文哲推動海洋三法守護藍碳。

賴清德

延續政府既有的 2030 年減量目標約 25%,2030年再生能源目標目前延續政府 30%,尚未提出新的目標。他提出未來將成立「淨零創新科技發展平台」結合產官學研,開發太陽能、風能、氫能、地熱及海洋能,還有智慧電網及儲能。賴清德也主張氫能發展是下一個階段的重點,將效仿美國、日本與歐洲等許多國家,規劃氫能源戰略,透過國際合作,提高氫能用於發電、載具和工業等領域的占比。

提升淨零軟實力,賴清德支持推動學院、企業合作栽培綠能人才,協助提供考取國際證照,為「2050淨零轉型」奠定基礎,並主張透過機車產業電動化與輔導傳統機車行轉型,創造更多的「綠色就業」。賴清德提出將澎湖打造為淨零示範城市,使用太陽能、風力與未來的潮汐發電,並將交通工具全面電動化。他主張善用臺灣電子資通訊領域的優勢,結合物聯網、5G、雲端運算,從機車、充電站、車行三方面,一同建構電動車友善使用環境。

在循環減廢政策上,他主張擴大循環經濟,發展綠色成長新戰略。自然碳匯方面,賴清德表示建立「減碳增匯」機制、產官學研的跨域結合,讓農業成為淨零轉型生力軍。

侯友宜

主張 2030 年減量目標 30% 以上,提出 2030 年再生能源目標 27%。侯友宜表示,為補足電力缺口,長期應加速發展風力、光電、地熱等再生能源,加上推動氫能與儲能系統以及智慧電網,確保電力穩定、安全、可靠。

淨零軟實力方面,侯友宜主張發展智慧城市、永續減碳產業,創造新一波人才與技術革命。推動交通運具電動化,侯友宜提出鼓勵研發電動車技術、協助傳統修車行轉型、廣設充換電站、提高消費者購買誘因等作法。循環減廢政策上,侯友宜主張加速推動清淨與循環型生產程序,在2050年前建立「資源循環零廢棄」的產業模式。面對未來電池汰換潮,他主張產官學必須全力投入電池回收技術,協助傳統電池和機車回收廠的轉型。

柯文哲

柯文哲提出 2030 年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40%;過去他曾提出 2030 年再生能源 40% 目標,而後調整為 30% 目標。柯文哲主張讓零碳產業成為臺灣十年願景工程戰略計劃總指導方針,大幅開發太陽能、風能、水力能、地熱等多元綠能,其中地熱、氫能可發展為穩定基載。此外,主張政府應輔導企業透過自行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或儲能設備,鼓勵企業綠電自發自用。另,他支持推動公民電廠,尤其是土地需求較低的「都會區屋頂太陽光電」,提高公眾對屋頂太陽能的認識,並建立能源轉型利益共享機制。

淨零軟實力方面,柯文哲提出「在人才培育,鎖定綠能與 AI產業」;建立淨零示範區,他主張推動建築深度減碳,公有建築每年翻修 3% 改善節能,進而擴及私人新建物與既有私人建物,設定達標年限。交通減碳面向,柯認為應獎勵電動運具研發,增加電動車公共充電樁、完善私人設置充電樁、增加「雙向充電」配備,目標 2030 年電動公車普及率 100%、電動小客車市售比 30%、電動機車市售比 35%。依據臺北市推動 UBike 經驗,提出機車、汽車也能推動「UMotor」、「UCar」,並進一步把所有共享運具改為電動。

推動循環減廢,柯文哲主張未來禁用購物提袋、免洗餐具、塑膠吸管等一次性製品,建立碳足跡標籤制度,公部門及企業無紙化。柯文哲支持推動海洋三法《海洋產業發展條例》、《海洋保育法》、《海域管理法》,讓他成為唯一提出守護「藍碳」政策的候選人。

 

關鍵字: ESG永續雲SDGsESG綠色和平總統大選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