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葉芭‧比岡與孩子在科克斯巴扎爾。(圖/無國界醫生Saikat Mojumder/MSF提供)
● 無國界醫生
今年5月,氣旋摩卡侵襲緬甸和孟加拉,天災之下的羅興亞難民因為災難新聞再度受到關注,但新聞過後,苦難並未隨之消失。6月20日世界難民日,讓我們一同關注難民,並以行動支持他們。
「超過 30萬名孟加拉居民被疏散到避難所;然而,所有呼籲孟加拉地方當局為羅興亞人提供同樣支持的提議都遭到拒絕。(難民營)嚴格的行動限制讓他們受困臨時遮蔽處,只能聽天由命。」—無國界醫生澳洲倡議統籌傑根(Arunn Jegan)
百萬羅興亞難民的人道風暴
今年5月,當颶風「摩卡」即將登陸孟加拉和緬甸時,當地的人道組織忐忑不安,不僅因為摩卡是最高警戒級別的5級颶風,而且預計它將直接穿過世界上最大難民營—科克斯巴扎爾營地(Cox's Bazar)—這個收容一百萬羅興亞難民的營地。雖然營地內仍有8人喪生,數百個臨時遮蔽所被毀,但所幸影響比原先擔心的小。
關於羅興亞人,很多故事都沉重不堪。緬甸軍方針對若開邦羅興亞人最近一次,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發動暴力行動是在2017年,當時迫使超過70萬難民在數月內逃亡到世界上最大位於孟加拉的難民營,如今則有一百萬人在這個難民營內生活。營區內,人們只能棲身於狹小擁擠的空間,有些人甚至無法取得足夠的每日用水。惡劣的環境成為了疥瘡的溫床,根據今年五月份孟加拉衛生部門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營中有近40%的人患有疥瘡,在某些營地中的比例甚至高達70%。
「難民營的環境及衛生情況比我想像中惡劣。一間間用竹子搭建的簡陋棲身處,擠在一個狹小環境內。屋內沒有基本生活設備,夏季非常悶熱難受。伴隨附近污水的惡臭,羅興亞人一家多口日夜都生存在這種環境;還有區內流行病爆發、安全及難民情緒問題。」—無國界醫生助產士蘇衍霈
三位難民的見證
塔葉芭‧比岡
塔葉芭‧比岡(Tayeba Begum)是6個孩子的母親(其中有一對6歲大的雙胞胎)。在2017年時,她只帶著衣物就逃離了緬甸。一直到2022年,她自己和兩個雙胞胎在難民營中的生活。儘管渴望回家,但她認為在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能否受到保障的情況下,回到緬甸仍然十分困難。
「我們從緬甸的家裡逃走的時候,我的兩個雙胞胎女兒─安琪思(Ankis)和芭哈兒(Bahar),都還只是6個月大的嬰兒。我帶著她們逃跑時,除了身上穿的衣服,什麼都沒帶。」殺害行動開始後,我們無法再待在緬甸,我們必須自救。軍方殘忍地殺害羅興亞人並燒光他們的房子。
甚至在我們2017年離開之前的兩年,年輕人就會被抓走和虐待。當時我兒子因為害怕而逃到了印度,他到現在還在那裡。
我帶著嬰兒逃跑時,得頂著大雨穿越叢林、走過泥濘滿地的路才能到達孟加拉。這是趟艱辛的旅程,尤其是帶著孩子的時候。抵達邊境後大家隨處休息,但是沒有遮風擋雨的地方。因此在大雨時,我們只能坐在樹下或灌木叢中,等待援助。
為了生存,我們找到什麼就吃什麼,我的女兒們身體變得很虛弱。每次我餵她們吃什麼他們就吐什麼。我們到達孟加拉時根本找不到藥物,她們因此受苦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到達科克斯巴扎爾幾天後,就有用竹子和布料為我們搭建的避難所,現在我們則住在難民營中。我的雙胞胎女兒現在已經5歲大了,這幾年來我們都活在沮喪之中。
雖然有了避難所,但除此之外,我們沒什麼東西能給孩子。我們的生活得仰賴糧食援助,除了得擔心她們衣食是否溫飽,還要擔心她們的教育。
因為沒有錢,我無法提供她們需要的東西。有時我自己也會少吃一點,把省下來的食物拿去賣錢,買些東西給孩子們。
我們過著吃不飽的生活,否則我沒辦法買任何東西給孩子。有時我會收到在印度的兒子捎來的消息,他兩三個月會打一次電話給我,但我沒有手機所以每次都要借別人的手機和他說話。
我已經好多年都沒見到他了。我非常想念他以及我在緬甸的家。我渴望著和平。如果有朝一日能平靜地在緬甸生活,我們一定會回去。如果能獲得正義和公民身分,我們怎麼會不想回去 ? 緬甸不也是我們的故鄉?但如果無法確保我們的權利,怎麼回得去?家園都被摧毀了,回去住哪兒?要是我們的孩子會被抓走、殺死,我們怎麼回得去?
你可以讓我們繼續待在這裡或是將我們轉移到其他國家,我們都不會拒絕。但在能獲得公平正義前,我不會回去緬甸。
▲羅興亞難民法魯克(化名)(圖/無國界醫生MSF/Farah Tanjee提供)
法魯克
羅興亞難民法魯克(Faruk,化名)居住在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內,他出生在孟加拉,並在難民營地的範圍內度過了他至今為止的一生。過去七、八年中,他一直因難以獲得妻子和孩子們需要的醫療服務而苦苦掙扎,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他的生活變得更加複雜。他向無國界醫生在營區內的團隊表達了他的沮喪和恐懼。
羅興亞難民法魯克(Faruk,化名)居住在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內,他說:「沒有人想做難民,在這裡生活不容易。像在一個沒有牆的監獄,每天重複著糟糕的生活。沒有特別批准不能離開難民營範圍,只有醫療或緊急狀況等特殊需求才能外出。」他還說:「我有時會咬自己,看看還有沒有感覺,也試過自殺。」
▲26歲的穆罕默德·尤尼斯(Mohammad Yunis)和他6歲的兒子奧斯曼。攝於2018年8月。(圖/無國界醫生Robin Hammond/NOOR提供)
穆罕默德和奧斯曼
穆罕默德和他6歲的兒子奧斯曼2017年底抵達孟加拉。穆罕默德說:「我的叔叔和兩個堂兄弟在我面前被槍殺了。」穆罕默德還描述了他如何看著自己的父母被毆打。暴力的創傷,加上難民的處境,已對他造成傷害。「我在這裡很不舒服。我的大腦失控了。」他還描述了精神疾病在身體上的:「我曾經很胖。現在我一天比一天瘦,想著發生了什麼事。他向無國界醫生尋求幫助:「我無法好好睡覺,因為我曾經四處遊蕩,不睡覺和打人。我開始吃藥,藥物幫助了我。」穆罕默德比較營地內和緬甸的生活,他說:「我並不想住在營地裡,這裡環境並不好。(在家鄉)我們有土地、房子。如果我回家,我會很高興。但是我的土地和房屋都被燒毀了。」
難民營中的營養不良威脅
難民營內的羅興亞人已經面臨行動受限,居住環境惡劣,難以獲取醫療等種種挑戰,連營區內的糧食供應都遭到削減。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WFP)以缺乏資金為由,今年兩度削減科克斯巴扎爾的口糧供應。這將增加當地近一百萬羅興亞難民營養不良的風險,減弱免疫系統,讓他們更加暴露在麻疹和霍亂等傳染病之中。
許多在無國界醫生(MSF)醫療機構接受產前照護的孕婦已有營養不良狀況。營養不良和貧血的媽媽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併發症的風險更高,且她們的新生兒健康狀況可能會很差。即使按照口糧削減前的食物配給水準,在庫圖巴朗醫院(Kutupalong)和巴魯哈利(Balukhali)診所出生的嬰兒中,仍有28%的是低出生體重兒,他們生病和出現營養不良的機率更大。
難民營中的許多難民還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和第二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無國界醫生目前為超過4,500名患者提供照護。對於非傳染性疾病患者,飲食是健康管理的關鍵。食物獲取不足將增加他們對醫療服務的依賴,營地中本已不堪重負的醫療服務將可能面臨更大需求。
此外,口糧配給的減少也會加劇難民營中本已普遍存在的絕望感,並可能促使更多羅興亞人踏上高度危險的海路或陸路逃亡之旅,以尋求更好的生活和更有希望的未來。
科克斯巴扎爾是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無國界醫生在營中的10個場所提供一系列的專科醫療服務,包括一般醫療照護、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治療、外傷患者的緊急照護和婦女保健,並改善了營地的供水和衛生設施。2021 年,無國界醫生目睹營地內環境持續惡化帶來的醫療後果。無國界醫生是營內最大的專科精神科照護服務提供者,為患有嚴重心理健康狀況(例如精神病和焦慮症)的人提供精神科照護,這些狀況通常源於生活在營地環境中以及對未來的絕望感。欲瞭解更多關於全球難民危機請至世界難民日主頁。
● 本文獲「無國界醫生」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ETtoday 永續雲》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 etpan@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