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1份「碳移除」報告出爐 減碳與碳移除雙管齊下才來得及

▲高雄愛樹團體指控高市府跳票將毀529棵樹。(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牛津大學發布全球首份《全球碳移除報告》指出,減碳與二氧化碳移除都應該積極投入心力。(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李蘇竣報導;吳奇諺、林郁宸編譯;鄒敏惠審校

科學家警告,全球暖化1.5°C內能否達成,不只減碳要給力,還得加緊腳步部署二氧化碳移除。以牛津大學史密斯企業與環境學院為首的科學家,20日發布《全球碳移除報告》State of Carbon Dioxide Removal,該報告是全球第一份追蹤碳移除的獨立科學評估。

《全球碳移除報告》估計,目前陸地上的移除量——例如透過植樹造林、林地復育等傳統碳移除方式——約為每年20億噸二氧化碳。報告估計,2050年每年碳移除須達40億噸。根據暖化情境的不同,目標差距預料將在2030年顯現,且將會逐漸擴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球碳移除報告》當前碳移除技術狀況、《全球碳移除報告》碳移除差距。(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供)

▲《全球碳移除報告》當前碳移除技術狀況(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供)

種樹也是碳移除——減碳有具體目標,碳移除須跟上

不同於碳捕捉及封存(CCUS),碳移除(CDR)是指捕獲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且長存下來——時間尺度可數十年至數千年(for decades or millennia),形式可儲存於陸地、海洋、岩層、產品中。碳移除如何幫助我們達成氣候目標?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在去年4月發布的報告指出,要將全球暖化限制在1.5°C或低於2°C的升溫目標,二氧化碳移除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最新《全球碳移除報告》報告顯示,控制暖化所需的「二氧化碳移除」仍存在著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如今有超過120個國家制定淨零排放目標,但只有少數國家明確地將碳移除納入氣候政策。

「碳移除不是我們『可以做』的事情,而是我們『絕對必須做』的事情。唯有如此,才能達到巴黎協定的溫度目標。」《全球二氧化碳移除狀況》報告作者、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博士蓋登(Oliver Geden)說。

▲▼《全球碳移除報告》當前碳移除技術狀況、《全球碳移除報告》碳移除差距。(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供)

▲《全球碳移除報告》碳移除差距。(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供)

另一位報告作者、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授尼麥特(Gregory Nemet)則在報告發布記者會上解釋,良好的決策和推進需要足夠的數據,就如同25年前人類社會發展再生能源,先有21世紀再生能源政策網路研究機構(REN 21),後有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碳移除領域也是如此,期盼這份報告有助於加強平衡各界認知。

報告:新型碳移除技術須大幅追趕 仰賴政策打基礎

碳移除種類多樣,《全球碳移除報告》首次從全球尺度檢視、完整涵蓋各種碳移除方法,包括傳統的碳移除(traditional CDR)與正在發展中的新型碳移除(novel CDR)。前者指種樹造林之類的陸地吸碳,有造林、森林復育與棲地復育;後者則指所有非陸地的碳移除作法,如業界已經投入的「吸碳工廠」以物理性移除手段,自空氣直接捕獲碳和封存。

新型碳移除方法不乏爭議,澳洲新英格蘭大學教授考伊(Annette Cowie)舉出,潛力相當看好的吸碳工廠(DACCS)需仰賴外部能源供給,海洋施肥有生態疑慮,生物炭可吸附污染,但操作不慎也隱含重金屬污染風險。至於利用鹽沼、紅樹林、海藻等生物質儲存二氧化碳的藍碳(blue carbon),學界認為目前發展還未成熟,成本不明也不具優勢。

根據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供資料,國立清華大學化工系榮譽退休教授談駿嵩表示,我國淨零路徑規劃2030年碳捕捉量要達400萬噸,2050年要達4020萬噸。目前捕碳規模只在試驗階段,若沒有政策、法規、環評、技術、金融、財政、土地等之配合,要達成目標非常具有挑戰性。

國立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受訪表示,台灣必須跟緊國際的新興碳移除技術,否則將影響淨零路徑,目前國內CCUS停留在示範階段,應盤點燃煤、燃氣電廠,評估全面加裝碳捕捉設備。

與減碳目標相比,各國政府的碳移除目標承諾都偏低。報告提醒,要全力發展新型碳移除,接下來10年是關鍵形成期。澳洲國立大學環境與社會學院博士生唐(Aaron Tang)就表示,下一輪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國家自訂貢獻(NDC),澳洲氣候主責單位就將出手建議,應將碳移除目標獨立提出,讓碳排減量、碳移除兩大目標並行。「不論是對於政治動能還是社會接受度來說,這都非常重要。」

▲▼樹,種樹,樹苗。(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科學家呼籲,若希望如期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內,必須讓碳排減量、碳移除兩大目標並行。(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小檔案:CDR(Carbon Dioxide Removal)種類
1. Reforestation 更新造林(含造林、森林復育與管理,濕地、泥炭地與海岸棲地復育)
2. Agroforestry 混農林業
3. Wood products 生物質建築材料
4.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土壤碳吸存
5. Biochar 生物炭
6. 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封存(BECCS)
7. direct air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自空氣直接捕獲碳和封存(DACCS)
8. Enhanced rock weathering 地表礦化封存
9. Ocean alkalinisation/Ocean fertilisation 海洋鹼化與海洋施肥
10. Blue carbon 藍碳

關鍵字: ESG永續碳移除暖化碳排減碳二氧化碳牛津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史密斯企業與環境學院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