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

PwC報告:全球脫碳進度落後 須加緊腳步抗暖化

PwC於2023年10月11日發布《2023淨零排放經濟指數報告》 (Net Zero Economy Index 2023),本報告指出,全球脫碳率(碳排放密集度降幅)須在2050年前提升至17.2%(高於去年預估的15.2%),方能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C以內。

海龍風場融資到位1170億元 最快2026年全面商轉

北陸能源在台投資的海龍離岸風電計畫,已成功達成1,170億元(約加幣50億元)的長期無追索權綠色專案融資。這筆融資由超過15家國際級本地的金融機構提供,並得到多家出口信貸機構的支持。

風電好貴!台灣陸域建置成本 比大陸高4倍

蔡政府所規劃的能源政策,是設定在2025年要將核能發電歸零,而核電的缺口,將由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發電來補上,其中風力發電也是再生能源中重要的一環,不過在台灣要蓋風力發電,從土地、設備、維護、回饋金等成本繁瑣,讓廠商有苦難言。

開「罰」首例 經濟部:允能、海能離岸風場進度延宕

允能風場和海能風場因展延期限不足,經濟部能源局官員於5日證實,已決定開罰,扣除履約保證金,成為台灣離岸風場因建置進度不足而開罰的首例。允能風場原計畫在2021年完成80個水下基礎、2022年全部併網,實際上只完成了約20%,即16個。海能風場原定去年底就應全數完工併網,卻在今年2月才完成最後風機安裝,延遲了2個月。目前,能源局正在走法定程序,最快5月底通知開發商。

大金主退出聯貸案? 海龍證實:國泰世華階段性任務達成

允能風場資金問題尚未解決,海龍風場聯貸案也傳出狀況。海龍證實,大金主國泰世華銀行已退出該聯貸案,也不再參與財務顧問。雖然海龍表示國泰世華已完成任務,並將繼續與本土銀行合作,但金融圈卻憂心國泰世華退出海龍,恐引發大型行庫跟進跳船。原預計在2022年底完成融資協議的海龍風場,由於北陸能源去年將股權釋出給馬來西亞商Gentari,現在僅持有不到1/3的股權,聯貸銀行信心不足,1,500億大規模聯貸案可能會面臨困難。未來4個月將是海龍風場籌資的關鍵時期。

今年起「7年創5.9兆產值」與55.1萬就業機會 國發:加強力道推淨零轉型

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2050年淨零排放」已經是臺灣當下最重要的政策目標之一,但氣候Team Taiwan下一步怎麼走?繼19日環團舉辦「台灣如何邁向淨零論壇」,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坦言,國內中期減碳目標設定2030年減排24%(±1%),相較於先進國家「挑戰性不高」,如:日本減碳46%;但比起其他製造業為主的國家「我國也沒有落後」,並強調政府務實評估現有技術,如有新科技出現就會將目標提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態度,遭環團質疑,3天後,國發會再發新聞稿宣示,行政院已核定「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及將成

環評4天竟能代表1年 環團:環保署是離岸風機「漂綠」幫兇

SDGs17項永續目標至今已是各界共通的語言,政府、企業乃至學界無不致力以行動實踐這個近乎全人類的共同目標。環保團體今(1日)在立法院召開「放寬監督,危害生態 台灣離岸風機ESG做半套」記者會,強調應徹查「假永續真漂綠」、拒絕ESG做半套,並直指台灣環保署已經成為企業利用ESG漂綠的幫兇,也成為風機廠商蒙蔽融資銀行的共犯,同時更呼籲國際融資單位審慎檢視放貸對象,勿被某些用來漂綠的ESG報告矇在鼓底,錯誤投資而成為危害生態的幫兇。

風光合力發威 大年初四每3度電約有1度是綠電

台電昨(25日)發布新聞指出,大年初四中午的12時32分,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瞬時發電量合計達623.3萬瓩,帶動滲透率達31.21%;相當於每3度電中,便有約1度是綠電。在風光合力發威下,風光滲透率首度突破3成,再創新高。

離岸風電得標廠商觀望不簽約? 資誠:產業在抉擇的十字路口

經濟部能源局於2022年底公布離岸風電第3階段區塊開發第1期競標最終得標及容量分配結果,共計3GW裝置容量將於2026年及2027年併網發電。7個雀屏中選的風場中,外資佔多數,包括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丹麥)、科理歐(Corio/澳洲)、北陸能源(Northland Power/加拿大)、風睿(Synera/美國)、法國電力(EDFR/法國)、及天豐新能源 (Skyborn/美國) ,而本土參與者/開發商代表則有力麗及台亞。

東北季風風力穩定 風力瞬時發電量突破歷史新高

陸域風電與離岸風電並進,讓風力瞬時發電量突破歷史新高!台電表示,風力發電瞬時發電量曾在11月23日首次突破100萬瓩(1GW),昨(30日)更來到117.3萬瓩,相較去(2021)年的瞬時最大發電量76.79萬瓩,增加逾5成,且今日穩定發電。昨天下午截至3時止,維持在100萬瓩(1GW)以上的時間超過12小時。陸域風電持續出力,加上離岸風電新血陸續加入,讓風力發電占比逐步提高,為台灣實現風電綠能新願景注入強心針。

30億歐募資到位 供應鏈、銀行團、保險業挺CIP推離岸風電國產化

資本市場的支持是推動能源轉型重要的一環,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自潛力場址階段便開始支持離岸風電政策。該基金(CIP)今(13日)特別舉辦「Supplier’s Day- CIP區塊開發合約成果發表暨供應鏈感恩茶會」活動,現場出席供應商超過30家,台灣風能協會理事長簡連貴亦特別錄影祝賀,期共同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創造下一波榮景。

小熊軟糖竟是用「葉片」做的! 美科學新發現:新材料可被回收分解再製作

根據《衛報》報導研究團隊23日於美國化學學會上發表成果,未來有可能可以採用回收的風機葉片來製作小熊軟糖,該報告作者John Dorgan說:「我們回收食品級的乳酸鉀,並用它來製作小熊軟糖,我自己也有吃。」風機葉片材料是玻璃纖維和部份碳纖維,龐大葉片除役後的處理,恐成另一大污染源,為了讓風力發電更環保,有些企業與科學家,已開始努力尋找新方法。

颱風吹壞7部風力發電機 風機葉片「本土化」防震防颱

台灣風力發電起步比德國晚了10年,回顧風電引進台灣之初,風機因與居民搶地,經歷過不少抗爭,包括了苗栗「苑裡反瘋車」團體的大規模抗議、居民對於風機產生的噪音和眩影等一再出現。台中港風力發電廠興建完成後,風機發生3次意外,共7部風機倒塌和1部葉片燒毀的狀況,大多因為國外設置風機時未納入防震、防颱的概念。

全台唯一「風機維修」女工程師 爬23樓高「邊修邊晃像衝浪」

在「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下,台灣近年全力發展再生能源,其中擁有「地利」的風力發電被政府寄與厚望。包含陸域與離岸,目前全台擁有近400座風機,也意味著工程師需求越來越多,風機維修需要「耐熱、耐高、耐晃」,連男性都吃不消的工作,目前只有一名女性工程師,她就是現年27歲的吳詩渝。

陸域風機迎10年汰換期 900支葉片恐成「垃圾電」只能破碎掩埋

當政府正在大力推動離岸風機,增加再生能源量能時,位在澎湖中屯,台灣首座陸域風機預計在2023年屆齡退役,這也宣告未來十年,台灣正式進入陸域風機更換期,將有至少900支葉片要「破碎掩埋」。若把整座分機拆開來看,可大致分為「風機塔架」、「機艙」和「葉片葉片傳動系統」,在這當中,只有玻璃纖維製作的葉片無法回收,國外環保人士甚至封它為「垃圾電」。過往台灣在葉片故障耗損時是採破碎掩埋法,未來要除役,台電和經濟部能源局坦言,這部份技術還要再研究。

全球20大風場「台海佔16處」 離岸風電「疫後復甦」衝刺搭建

全球多國朝2050年淨零減碳目標前進,台灣也沒缺席,2016年開始執行離岸風機計劃,提升太陽能和風電等再生能源發電量。風電部分,政府立下2025年全島1000部風機、發電量達5.7GW供全台393萬戶一整年使用的目標。《東森新媒體ETtoday》採訪團隊走訪台灣本島各大風場,採訪開發商達德、台電,以及專門出產零組件的西門子歌美颯公司,從業界角度出發,並結合能源局和學者觀點,讓讀者了解台灣風電的現在與未來,以及最重要的,如何發展綠能的同時,又能愛護、守護這片土地。

第1頁共1頁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