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保衛「藍碳」的親子共學之旅 南山人壽舉辦「海草復育活動」大手牽小手種下一株株希望

▲▼南山人壽,海草,復育,藍碳,海洋,永續,ESG,中山大學,劉商隱,生態,保育。(圖/南山人壽提供)

▲南山人壽志工們走進潮間帶,雙手托著如豆芽般纖細的海草苗,小心翼翼種下藍碳希望。

記者張芳瑜/綜合報導

台南七股的秋日午後,陽光映照在潮間帶的水面上,一群身穿防滑膠鞋的志工,在9月20日這天,緩步踏進海水齊膝的泥灘地,雙手捧著如豆芽般纖細的海草苗,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植入沙泥中。一群人,親手在七股六號小島種下象徵希望的「藍碳寶寶」,希望透過小小的行動,成就大大的永續未來。

保育從認識生態系開始 教授解密海草藍碳價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潮水與陽光交錯的沙泥間,中山大學劉商隱教授帶領志工下苗,一邊解釋藍碳指的是海草,也一邊提醒大家,若想守護藍碳棲地,第一步得從正確理解海草的生態角色開始:「先了解海草的生態系,才能進一步運用對的觀念,進行海草的保育及復育。」劉商隱強調,復育無法一蹴可幾,更不能只停留在移植行動本身,必須先知道海草與潮汐、水質、底質及生物群落之間的關聯,才能讓每一株移植的海草真正存活下來。

他進一步說明,海草床在整個海洋生態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海草能幫助沿岸的地方穩固地質,淨化水質,是提供許多海洋生物長大的地方,更是很多海洋生物的家。」劉商隱補充,如果沒有這些「綠色庇護所」,許多小型魚蝦、貝類及底棲生物就失去棲息地,進而影響漁業與整體生態平衡。

除了提供棲地,海草還是天然的減碳戰士,「海草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變成自己的有機碳,這些有機碳會隨著落葉沉降到底質上累積,經過這樣子過程轉換與累積的碳我們就可以稱它是藍碳。」,也是對抗氣候暖化的重要幫手。

然而,劉商隱坦言復育海草難度極高,「不是種在哪裡,就能在那裡生長,必須先經過環境評估與實驗,才能確定是否是合適的地方。」他指出,潮流速度、水深、底質硬度及泥沙含氧量,都會影響海草能否順利扎根與繁殖。這次與南山人壽合作的計畫採用「苗圃」策略,先將野外母株移至較安全區域進行繁殖與護養,等族群壯大後再回植外海,以避免「挖東牆補西牆」導致野外族群損耗。

▲▼南山人壽,海草,復育,藍碳,海洋,永續,ESG,中山大學,劉商隱,生態,保育。(圖/南山人壽提供)

▲志工們蹲在潮間帶裡,仔細觀察植苗位置、確保移植成功,因為這每一株海草都承載著守護海洋的心意。

活動當天,教授深入淺出的細心解說,讓志工們聽得入迷極了,低頭看著手中的盆子裏頭裝著像是泥塊的東西,原本還有點難以理解,聽完之後,明白自己「身負重任」,儼然就是在一場名為保衛「臺灣藍碳」的行動之中。而這次任務是南山人壽連續推動14年的守護海洋行動的活動之一,首度延伸至海草復育,活動當天集結了近40位來自台南在地的南山人壽企業志工們,另外,除了中山大學以外,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臺南市七股區光復生態實驗小學都是南山人壽今年在海草復育行動的合作夥伴。

在此計畫擔任關鍵指導者的劉商隱強調,復育成功不僅需要專業技術,更需長期的社區參與與監測,「我們希望未來能建立在地巡守隊,由社區居民、學童與企業志工一起接手監測與管理,才能真正做到永續守護。」他期盼透過這樣的合作模式,學界能轉為顧問角色,社區與企業成為棲地真正的守護者,讓復育工作不只是短期行動,而是能持續維護海洋生態與藍碳價值。

海中植苗初體驗 讓志工親自了解復育大不易

首次參與復育行動的南山人壽鳳凰通訊處主任蘇怡潔笑說,出發前她心中浮現的是《小美人魚》動畫裡隨浪搖曳的大片綠意,沒想到現場見到的卻是嬌小纖細的海草苗,「教授有先介紹海草的種類,以及海草對海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後來準備移植海草時,沒想到映入眼簾的海草,是小小的一株,還很像豆芽菜!」

蘇怡潔坦言,以前以為愛護海洋,只要從源頭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或不可回收的用品就好,直到參與活動才明白,海草的復育也很重要,她也回憶當天的現場分工:「我們分組先到一個地方去取野生的海草,再移到六號小島種下去,還要插竹籤標示位置。」

談到移植時遇到的挑戰,她笑說:「我們是把海草移植到水裡,當挖下去準備種植時,如果旁邊有人一動,水馬上就會變得混濁,看不清楚要放在哪裡、怎麼插穩。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一點也不容易。」她也補充,現場還得注意漲潮退潮的變化,留意海水的動態,才能順利完成。

蘇怡潔分享「看似只要把小小的海草苗插進去,但其實處處都藏著細節,需要格外小心。」這段親身體驗,讓她更加體會復育工作的不易,也明白每一步都需要專注與耐心。另外還有個小插曲讓她印象深刻:「有一個弟弟因為跑太快不小心把移植的盆子打翻了,這也讓我們在這個體驗中意識到,生態系其實很脆弱,有時候不經意的一件小事情,都有可能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南山人壽,海草,復育,藍碳,海洋,永續,ESG,中山大學,劉商隱,生態,保育。(圖/南山人壽提供)

▲孩子們專注凝視泥塊中的海草小苗,第一次近距離感受海洋生命令他們十分好奇。

蘇怡潔帶著5歲和3歲的孩子參與,正是希望讓保育意識從家庭開始扎根,「雖然他們太小還不能下水,但讓孩子看到我們種下小小的海草,也能從小有環境保護的觀念。」她認為,唯有從教育著手,才能培養出真正願意守護海洋的下一代。

「平時在保險業,守護的是人們的幸福保障與財務健康,現在也能保衛大自然!」,蘇怡潔表示透過親身參與,更深刻感受到,環境保育不是只能停留在喊口號,她也希望未來能持續投入這樣的志工行動,同時也會跟身邊的親友以及客戶分享此次行動的感悟、讓更多人的能夠一起重視。

▲▼南山人壽,海草,復育,藍碳,海洋,永續,ESG,中山大學,劉商隱,生態,保育。(圖/南山人壽提供)

▲南山人壽志工們完成植苗後合影留念,臉上洋溢成就與期待;其中穿著橘色上衣的是來自台南鳳凰通訊處的志工,與其他夥伴一同攜手守護海洋藍碳。

企業+學界+社區 齊力攜手打造藍碳永續典範

企業投入資源與人力,號召志工親身參與實作;學界提供專業技術與科學監測;地方居民與鄰近學校師生也一同參與,讓守護藍碳成為共好、共享、共創的行動。南山人壽長年深耕公益與環境保護,持續鼓勵外勤業務夥伴攜家帶眷走入大自然這個偉大的教室,透過與學界、社區跨界合作的力量,讓更多人重視環境保育的議題,更體現企業對生態的承諾。

關鍵字: 南山人壽海草復育藍碳海洋永續ESG中山大學劉商隱生態保育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讀者迴響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