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產品22日開賣 碳交所:每噸5至15美元

▲台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雙方將聚焦在碳諮詢及教育推廣,盼藉此培育台灣碳管理人才;此外他也提到,希望碳權交易相關規範今年底完成▼             。(圖/記者鄭遠龍攝)

▲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於12月22日開賣首批7國碳權,圖為董事長林修銘。(資料照/記者鄭遠龍攝)

記者潘姿吟/台北報導

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年8月正式揭牌,預計12月22日啟動碳權交易。碳交所表示,環境部規劃2025年開徵碳費,因此目前首批掛牌國外碳權暫不可抵充國內碳費,也不能直接抵歐盟碳關稅,但可做為「碳中和」之用。

台灣碳權交易所即將在12月22日正式啟動碳權交易。碳交所指出,首批掛牌的國外碳權來自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等7個國家,依規劃,購買碳權價格將以每噸為單位,預計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價格將約在5至15美元之間。交易時間將為每日上午9點至下午3點30分,買方則僅限國內法人之外,必須取得國際認證機構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GS)的認證;此外,企業買進碳權後,不能再把碳權放在碳交所平台轉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碳交所表示,環境部已規劃在2025年開徵碳費,將成為台灣企業更積極參與減碳行動的激勵措施。然而,目前首批掛牌的國外碳權還不能用來抵充國內碳費,也不能直接抵充歐盟根據「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碳關稅。不過,這些碳權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碳交所解釋,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規範,國外碳權未來可能會被承認為抵充國內碳費的工具,但需要等待相關子法的訂定以及政策的明確規範。儘管如此,目前首批在碳交所掛牌的國外碳權,還不能用於抵充國內碳費,也不能直接用於抵充歐盟根據CBAM課徵的碳關稅。不過,這對國內企業來說是一個有益的工具,可以協助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碳交所指出,企業希望實現減碳淨零排放的目標,但有些排放難以完全消除。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除了排碳、減碳,也可購買國外碳權「正負抵消」,進一步實現「碳中和」。碳交所即將在12月掛牌的國外碳權將為企業提供這一機會,有望幫助企業邁向碳中和的目標邁進。

▲杉林溪森林生態目前楓葉已全部翻紅並逐步凋零中,而黃金水杉也轉黃約5成,園方預估觀賞期可以持續到12月初。(圖/翻攝自Facebook/愛上杉林溪)

▲企業可以除了排碳、減碳,也可購買國外碳權「正負抵消」,進一步實現「碳中和」。示意圖為杉林溪森林生態。(圖/翻攝自Facebook/愛上杉林溪)

 

關鍵字: 減碳排碳碳權交易所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