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沙盒計畫」3年體檢 台灣無人車發展最大弱點曝光

▲▼無人巴士信義路試駕2(圖/台灣智駕提供)

▲在沙盒計畫下,無人巴士在台北信義路公車道行駛。(圖/台灣智駕提供)

記者林緯平/台北報導

台灣近5年共有13754人因交通事故死亡,駕駛的用路觀念,有不少人認為,是台灣要讓「無人車」上路的最大挑戰。不過,有業者私下透露,台灣發展無人車的挑戰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無法「自產」汽車。

對無人車的終極想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無人車的願景藍圖相當吸引人,它勾勒出更聰明的道路交通,加上基礎車聯網的建立,能讓行車更加安全且具效率。」台灣智駕行銷公關李真慧在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專訪時,直接點出台灣無人車產業的願景。

2018年,經濟部技術處訂定無人載具沙盒計畫實驗條例,隔年10月,正式對外受理申請沙盒實驗計畫,台灣智駕便是在這個時候加入戰局,並先後投入台北市信義路,以及桃園市青埔區的無人巴士測試。

▲▼台灣智慧無人巴士。(圖/台灣智駕提供)

▲無人巴士進入開放式的交通環境中,是一大考驗。(圖/台灣智駕提供)

信義路上的無人巴士,為夜間行駛且封閉式場域運行,主要目的是想彌補夜間的空窗期,在大眾運輸停駛後延續載客服務;至於青埔地區,則是在白天、非封閉區域、「人車混流」狀態下測試,這對無人車營運是一大突破,不僅讓無人車系統,更深入學習台灣道路真實情境,也能讓民眾透過實際搭乘,了解這個新興載具。

台灣發展無人車的挑戰

談到無人車何時能正式上路,經濟部技術處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辦公室主任雷震台坦言,台灣人的用路習慣,是無人車要實際上路的一大阻礙。這一點,也讓民間業者「有感」,李真慧舉例,無人車有一套決策系統,裡面設定面對各種路況,需作出的反應動作,然而「突發事件」卻是最難學習和處理。

▲▼台灣智駕公關李真慧。(圖/記者梁建裕攝)

▲李真慧直言道路上的突發事件,是自駕車面臨最大的危機。(圖/記者梁建裕攝)

她直言,無人車會正常行駛在「有運算過」的道路上,「但若這段路突然施工或是封路,自駕車電腦裡沒有面對這樣狀況的應變模式,那它很可能就會卡在路上。」同理,若是碰到不守法的駕駛者、行人,突然穿越馬路、闖紅燈,都會讓自駕車面臨極大的風險。

雖然多項研究皆指出,無人車在正常狀況行駛下,其安全率會比「人」親自開車還要高,但真實社會中的總總不安定因素,都是無人車發展的一大考驗。另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台灣發展無人車算相當進步,「這歸功於複雜的交通環境,讓在台實驗的系統,若運用到國外都會『相對簡單』。」

▲▼台灣智慧無人巴士。(圖/台灣智駕提供)

▲國內沒有造車的能力,無人車都是從一般車輛改裝。(圖/台灣智駕提供)

既然這樣,是否代表台灣發展無人車產業沒有阻礙?答案恐怕讓人失望,這名業者接著指出,台灣發展無人車的最大劣勢就是無法自己生產無人車,「街上跑的無人車,都是透過一般汽車改裝,雖然台灣有很好的軟硬體發展,但車輛製造才是最大的問題點,即使我們設計出一台非常棒的無人車,但無法量產,那都是相當可惜的」。

這樣的情況,似乎也正影響業界,以台灣智駕為例,即使曾經一條龍開發無人巴士,近期也決定把重心轉往自駕軟體研發上。在台灣的現實狀況下,「輸出軟體」似乎比「發展硬體」更為容易。

看更多無人車專題

關鍵字: 無人車自駕車台灣智駕無人巴士三寶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