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

全球三分之一糧食被浪費 問題出在哪?

《浪費食物的故事》是一部紀錄片,揭露全球糧食系統如何導致嚴重的剩食問題。全球三分之一的糧食從未食用,美國生產的食物有 40% 都被浪費,每年全球因浪費食物而產生的成本高達 1 兆美元。影片呼籲正確對待糧食的方式,避免讓剩食落入剩食金字塔的底端。

黃色小鴨的全球漂流之旅 綠色和平:海洋垃圾抗塑大作戰! 

黃色小鴨是可愛的泡澡玩具,但1992年海上意外導致數萬隻小鴨漂流全球,成為海洋垃圾。這些垃圾對海洋生態造成威脅,淨灘是重要的,但源頭減量才能解決問題。綠色和平等團體進行快篩調查,推動政府和企業減少塑膠產量。全球塑膠公約的制定也是重要步驟,需要更多人支持。

《海洋保育法》是什麼? 5大重點總整理

政院通過《海保法》草案,待立院三讀。綠色和平等團體透過連署、電話陳情等行動推動《海洋保育法》的立法工作,促使政院通過草案。草案賦予主管機關劃設海洋庇護區的權限,並分為核心區、緩衝區、永續利用區,違規進入最高可罰50萬元。

2023十大綠能新聞 再生能源將成主要電力來源

2023年幾乎是全球氣溫歷史新高年,正值「全球沸騰時代」(the era of global boiling)和「氣候崩潰」(Climate breakdown)的危機。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TRENA)堅持每年整理10大國際及國內綠能新聞,助讀者把握2023年再生能源的關鍵動向,成為未來應對氣候變遷行動的寶貴參考。

PwC報告:全球脫碳進度落後 須加緊腳步抗暖化

PwC於2023年10月11日發布《2023淨零排放經濟指數報告》 (Net Zero Economy Index 2023),本報告指出,全球脫碳率(碳排放密集度降幅)須在2050年前提升至17.2%(高於去年預估的15.2%),方能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C以內。

海龍風場融資到位1170億元 最快2026年全面商轉

北陸能源在台投資的海龍離岸風電計畫,已成功達成1,170億元(約加幣50億元)的長期無追索權綠色專案融資。這筆融資由超過15家國際級本地的金融機構提供,並得到多家出口信貸機構的支持。

年省1600萬電費「這樣做」 台達電「節電」專家:落實需求管理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 (IEA) 所發布《全球能源部門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近幾年的《能源效率報告》,節能已是能源部門的減碳優先項目,也是電力需求端減碳的重要工作。立法委員洪申翰4日邀集專家學者,針對我國的能源轉型和電力政策進行了分析,專家直接點出:「台灣實際上根本不缺電,缺少的是節約能源。」並強調,電力減碳的首要任務應該是節能、智慧能源和需求面管理。

缺電?台電「1度10元」高價買電 專家駁:台灣「根本不缺電」

經濟部不斷表示國內不缺電,但在3月下旬,不少用電大戶卻收到台電的「需量競價」得標通知,有些業者甚至以1度電10元的高價得標;此舉,遭輿論解讀為「因為缺電才要買這麼貴的電」。民進黨立委洪申翰4日邀請專家學者召開記者會,表示「節電勝於發電」。台電這波啟動「需量競價」機制是鼓勵工廠減少尖峰用電,並不是因為缺電才要高價購電,這是國際上進行能源調度的主流方法。曾協助台達電(2308)節電的茂榮能源服務管理顧問負責人王茂榮,直接點出,「台灣根本不缺電力,缺的是『節約能源』。」

核融合成為能量來源非幻想 美研究:將有助發展潔淨能源

美國能源部13日宣布,美國科學家在核融合研究方面有重大科學突破,首度在核融合反應達成產出的能量高於輸入的能量,將有助發展潔淨能源。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成功大學太空與電漿科學專家,針對美國核融合研究給予專業意見。專家表示,這次實驗的結果證明透過核融合做為能量來源並非幻想,長遠來看有望協助能源系統淨零排放,但短期內距離商業運轉還有一段路要走,需要更多資源投入促成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

蓋全台最大儲能廠 老牌建商砸300億斜槓綠能業

號稱台灣最大的儲能電廠10月初在彰化正式動工,預計最快明年商轉,單日儲電量可供1萬5千戶家庭用電。本刊調查,參與這項投資的,並非台泥、台達電等積極推動綠能建設的大型企業財團,而是來自台中、歷史逾30年的老牌建商親家建設。日前親家董事長張鈞豪接受本刊採訪時坦言:「建築業經營環境每況愈下,能源事業讓我賺到錢,也賺到成就感與尊嚴。」

缺電害的?核能有望在歐洲成「永續綠能」 台環盟籲撤銷:無助減碳

歐洲議會於6日時,同意歐盟將核能、天然氣列入「永續能源」類別,此舉引發外界熱烈討論。對此,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表示深感遺憾,也期待歐盟早日撤銷此「背離永續發展理念且無助於減碳的作法」。

第1頁共1頁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