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祖遶境活動起始的1988年,當時沿途溫度約為25~26°C,今年2023年是27~29°C,預估到2050年將達29~32°C,加上相對溼度來算,體感溫度將高達45度,遶境民眾更容易出現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等「熱傷害」症狀。(圖/記者游瓊華攝)
記者潘姿吟/臺北報導
在今年大甲媽祖遶境的隔天,就是「422世界地球日」。綠色和平今(14日)與三重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氣候專家彭啟明舉辦「風調雨順護臺灣」記者會,呼籲信徒重視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傷害。大甲媽祖遶境活動起始的1988年,當時沿途溫度約為25~26°C,今年2023年是27~29°C,預估到2050年將達29~32°C,加上相對溼度來算,體感溫度將高達45度,遶境民眾更容易出現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等「熱傷害」症狀。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表示「氣候變遷已導致臺灣連年『風不調雨不順』,不僅出現大旱、強烈颱風,持續破紀錄的極端高溫,更讓遶境民眾中暑機率變高。特別臺灣相對濕度高、不利人體排汗及散熱時,『熱傷害』更容易發生。遶境隊伍中,負責扛旗幟的『繡旗隊』成員年齡偏高,是最容易出現『熱傷害』的族群」此外,參與9天8夜、全程300多公里的民眾,也需要注意高溫帶來的威脅。」
▲IPCC 氣候變遷第6次評估報告總結(AR6 Synthesis Report)指出,1990 年後出生的世代,將面臨最大氣候衝擊,必須在氣候變遷最嚴重的情境下照顧長輩、自己與下一代。(圖/IPCC)
《氣候變遷對大甲媽祖遶境的衝擊 : 熱傷害危機四伏》研究指出,1988年至今,每10年升溫幅度為0.35度,已高於全台每10年平均升溫0.18度,如以遶境期間約濕度80%計算,熱傷害風險等級從第1級增加至第2級;綠色和平研究運用氣候模型,推估每年4月份每日最高溫推估,1988年至 2050 年將升高 4-6 °C,熱傷害風險將來到第三級,體感溫度將上看45 °C。
根據《氣候變遷對大甲媽祖遶境的衝擊 : 熱傷害危機四伏》研究指出,1988年至今,每10年升溫幅度為0.35度,已高於全台每10年平均升溫0.18度,如以遶境期間約濕度80%計算,熱傷害風險等級從第1級增加至第2級;綠色和平研究運用氣候模型,推估每年4月份每日最高溫推估,1988年至 2050 年將升高 4~6 °C,熱傷害風險將來到第3級,體感溫度將上看45 °C。
▲大甲媽首次繞境進香1988年與氣象模型推估,30年後到2050年,4月遶境沿途的升溫幅度高達6°C。▼熱傷害風險分級表。(圖/綠色和平提供)
今年大甲媽祖遶境起駕日正逢「422世界地球日」,綠色和平希望透過宗教盛事呼籲信徒重視氣候變遷議題外,也將出動兩台淨零遶境三輪車,搭配太陽能設備,以「100%再生能源電力」為沿途信眾提供充電服務,呼籲民眾成為「媽保小尖兵」守護地球。
彭啟明表示:「台灣在過去3年就面臨2次百年大旱,以前是每10年1次大旱,現在是2~3年1次。」過去我們祈禱時,都會希望『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風調雨順是得來不易!彭啟明建議大家不只是祈禱,更要行動來支持氣候行動。面對更劇烈的氣候,需要每個人齊心行動,護持媽祖共行的每一位朋友,都要一起當媽祖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則表示,「今年看起來的確會是風不調雨不順,先嗇宮在除夕晚上抽了一支籤,入夏之後乾旱會愈來越嚴重,要等到入秋之後才會慢慢風調雨順。3月瘋媽祖,配合氣象異常,今年媽祖遶境,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防中暑。」
「再不減碳,連媽祖也難保臺灣風調雨順!人在做天在看,下一個10年將是決定氣候未來的黃金時間,現在起每一個行動都是關鍵!」張皪心強調,政府的淨零決心和政策制定至關重要,呼籲總統候選人在拜媽祖之外,必須是具有遠見的「氣候領袖」,必須提出具體政策:一、守護自然碳匯;2、發展多元的綠能並透過交通、建築與大型活動建立示範;3、建立生活的淨零示範,讓淨零從口號落實到民眾的生活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台灣未來,真正的風調雨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