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樂In Blooom」為蔡玟卉(右1)、沈奕妤(右2)、邱瓊玉(右3)三位嘉義高中美術班摯友於2008年創立。(圖/擷自沈奕妤臉書)
記者潘姿吟/台北報導
由3個女生創辦,成立至今14年的「印花樂In Blooom」,在2019年參與資本市場,成為台灣微型文創市場首獲得創投投資的品牌。一切的起源,因為一個理由:「我們,好喜歡畫畫。」邱瓊玉、蔡玟卉、沈奕妤三位嘉義高中美術班摯友,在台師大、台藝大、北藝大的3校美術系聯展時,磨出好默契、肯定了彼此,合作參加U-STAR 2008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創業競賽,取材台灣在地元素為原創圖案設計的靈感,透過手工印染的品牌「印花樂In Blooom」,順利獲得補助35萬元。
參賽之後,因為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資源暨推廣教育中心執行長劉怡汝的一句鼓勵,「這個想法有被執行的可能。」3個初生之犢各自再掏出5萬元,湊齊50萬元,進駐台北藝術大學北藝風育成中心。
只是,想法必須得更明確才行。「北歐的冷色配色有系統;日本的印花風格強烈;法國有知名品牌LZC,從生活元素找圖案的創作源,無論是羅曼蒂克小花或枝葉,都別緻而浪漫。」喜歡家居及織品的人,更一定知道Marimekko北歐經典印花,這家是芬蘭創立71年的紡織品與服裝的上市公司及國民品牌。反觀台灣,「沒人做圖案開發這件事!」她們期許自己成為台版的Marimekko。
▲▼「印花樂In Blooom」專注於設計印花布、以及各式印花產品。(圖/取自印花樂In Blooom粉專)
大膽挺進創業路,力量主要來自於當年仨人的傻勁,以及兩人已經考取教師資格的一丁點底氣,「若創業不成,還有後路!」
她們從圖案開發揭開序幕,從生活元素找圖案的創作源。但是,什麼是台灣的圖案呢?除了大家印象中的客家花布以外,還有什麼?
老屋牆面上過時的瓷磚或窗花、台灣原生種鳥類八哥、俗稱烏秋的大捲尾、農村路旁的牛背……等,記憶中的線索都成了靈感來源。3個剛畢業的女大生,取材台灣傳統元素,發想圖案並重新詮釋與配色,化為質樸的美麗印花,從大稻埕出發。
開發圖樣對她們來說不難,「就是喜歡一直畫。」信手捻來就能誕生10多種圖樣,把台灣記憶轉化成圖樣製成各式美麗花布,但真正的考驗在後面,「塞版、著色困難、深色布怎麼印淺色圖樣?」她們才意識到,「我們,只會畫畫!」學校學的不是量產技術、不是經營管理。
從藝術家到經營者的旅程,她們邊摸索邊學習,從生產線與供應鏈管理、市場開發與行銷、內部人事與管理……等,甚至自學財務、拿著一份歐洲上市公司財報,成為微型文創品牌成功募資創投的先鋒;更走入誠品、賣入知名品牌資生堂的禮品。
年輕人的小確幸,一步步長出大志氣。「印花樂In Blooom」不再是當年的小工作室,如今的目標是成為上市公司。
2019年,她們開始以「提升印花人的綠色生活意識」為目標,制定相關的前進指標與內部政策及行動,邀請B型企業協會(B Lab Taiwan)舉辦內部員工共識營、綠藤生機分享如何深耕永續生活及帶動消費者一起實踐,並重視永續材料使用的重要性,逐步提升環境影響力的商模分數,如:使用有機棉是「毒物降減」、再生寶特瓶紗為「資源節約」。
她們也與台灣偏鄉社區合作,如:莫拉克風災後小林村移居高雄杉林村社區的大愛縫紉工作坊,協助培養車縫工藝、以優渥收購價購買,達到小型供應商能力建置,公平薪資條件等目標,以支持較貧窮之供應鏈廠商,做到社區面向的「供應鏈扶貧」。
種種努力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拿B型企業認證,更重要的是凝聚內部團隊共識,樹立與使命相稱的企業文化。
▲▼「印花樂In Blooom」申請B型企業認證,花了5年時間。(圖/擷自沈奕妤臉書)
共同創辦人暨創意總監沈奕妤就曾於臉書分享,「B型企業教導我們衡量指標實在太重要了!過去我們很多行為是沒有數據紀錄的,但後來養成導入紀錄與衡量的習慣,小到如垃圾減量都能訂出具體的實踐目標。」
「面對公司經營的難題時,我三不五時會望著B型企業的商業影響力評估(BIA)找答案,才發現它重複地問商業模式的價值何在?是否有穩健的企業經營體質?是否能友善、誠信、共存榮地對待我們的員工、客戶、供應商...過程中,它改變整個公司文化,這是比獲得認證更重要的事!」
如果說,當老師教書是一份工作,那身為創業家的她們,則是以自身的價值為基底,透過打造動容的企業文化,發揮對社會的深遠影響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