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繞道台灣3年讓日本人都納悶 學者說原因是「這個」

▲梅花颱風外圍環流導致仁愛鄉山區溪水暴漲,警方及時救援受困登山客成功。(圖/記者高堂堯翻攝)

▲梅花颱風外圍環流導致仁愛鄉山區溪水暴漲,警方及時救援受困登山客成功。(圖/記者高堂堯翻攝)

記者潘姿吟/綜合報導

梅花颱風再度「過台不入」,距離上一次登陸台灣的颱風「白鹿」已經是3年前,讓不少網友直呼「快忘記放颱風假的感覺」,連日本人都納悶,難道台灣真的八字重嗎?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執行長許晃雄指出,今年颱風來得晚,可能與「反聖嬰」現象有關。

臺北市立大學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教授洪志誠表示,反聖嬰指得是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偏冷的現象,聖嬰現象則剛好相反。每個反聖嬰的生命史不盡相同,但大致肇始於春天,夏秋快速發展,冬天到達成熟,隔年春夏消退,整個生命史約1~2年,長達3年雖然罕見,但並非特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洪志誠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反聖嬰年的夏天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高壓下沉氣流不利颱風形成,因此,反聖嬰年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偏少。此外,也由於副熱帶高壓偏強、西伯利亞高壓轉強,反聖嬰年的台灣,夏天氣溫偏高、冬天偏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柯亙重則說明,反聖嬰年颱風形成的位置偏西,且由於高壓很強,使得颱風發展的強度較弱。

以2020年為例,太平洋高壓向西延伸的軸線正好在台灣附近,使得當年雖有數個颱風在台灣附近形成,但不巧都沒有到台灣來,且颱風又小又弱,6月之後幾乎沒下多少雨,使得當年乾旱更加嚴重。

柯亙重補充,今年高壓的軸線不近台灣而是偏北,然而台灣僅有零星的西南季風及午後雷雨,對中南部而言仍顯不足,到了10月之後,台灣中南部將進入乾季,因此若無颱風挹注雨量,明年春季中南部可能出現乾旱。

事實上,早在今年的8月31日,世界氣象組織(WMO)已指出,反聖嬰(La Niña)現象可能持續至今年底。根據WMO預報,本世紀第1次連續3年出現反聖嬰現象,始於2020年9月,持續至2022年11月的可能性高達70%。

WMO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說明,連續3年的反聖嬰,相當罕見。反聖嬰帶來的海水降溫,雖然暫時影響了全球溫度上升,但仍無法扭轉長期暖化趨勢。WMO的全球季節性氣候展望中提到,雖然反聖嬰現象持續存在,但其他高於平均水準的海水溫度對9~11月的氣溫影響更大,因此北半球內陸地區的氣溫仍高於以往。

▲▼梅花颱風。(圖/中央氣象局、NCDR、翻攝NOAA、RAMMB、JTWC)

▲梅花颱風,朝北移動,今天將逐漸離開臺灣。(圖/中央氣象局、NCDR、翻攝NOAA、RAMMB、JTWC)

關鍵字: ESG永續雲颱風反聖嬰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go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