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車、喝牛奶是犒賞 淨零後人類未來的生活樣貌

我們想讓你知道…每一位美國和加拿大的公民,每年平均的碳排放量略超過14公噸(大約是6,300塊磚頭),為了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大氣中的碳排放要減到每1公噸(或約合440塊磚頭)。

▲「淨零」的意思,可以想像天秤的右邊是發電廠和燃油汽車等碳汙染物,左邊是樹木海洋等碳吸收物。當天秤達到平衡,碳排放為淨零(Net Zero)。(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賽斯.高汀(Seth Godin)率領全球各界300多名專業人士編寫/全球知名行銷創意大師、曾任職雅虎市場總監

1公噸是多少?

很難想像看不見的氣體有多少重量,更別說重達1公噸。

科學家用1公噸作為質量單位,來衡量二氧化碳的重量。1公噸等於1 千公斤(或2,204.6 磅),大約等於440塊磚頭或是一隻大白鯨的重量。

想像碳排放

1公噸二氧化碳占用的空間大約是10公尺的立方體,該立方體的各邊等於一根電線桿的長度。

紐約市每秒排碳近2 公噸,主要來自使用燃燒化石燃料所發電力的建築物,相當於一天150,000公噸的碳。

每一位美國和加拿大的公民,每年平均的碳排放量略超過14公噸(大約是6,300塊磚頭),為了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大氣中的碳排放要減到每1公噸(或約合440塊磚頭)。

每人的排放量從6,300減到440塊磚頭,需要大家做以下幾件事:

1. 停止搭飛機旅行、使用塑膠製品、空調以及吃肉等奢侈的事。
2. 投票給主張全面從碳汙染的化石燃料,改成使用太陽能和風力等再生能源的民意代表。
3. 向大企業施壓,要求用氣候友善的方式經營事業。
4. 投資碳排除技術與造林,來平衡至今仍排放的碳。

中國公民的碳排放量只有美國人的三分之一,然而中國龐大的人口,使它成為全球排碳量最多的國家,在莫三比克等小國,平均每位國民每年的碳排放量低於1公噸。

註:排除大氣中碳的技術還未臻完備,因此不可能精準預測每個人排放的碳要減少多少,才能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

美噸(US Short Ton)

接近、但不等於公噸,通稱的美噸重2,000 磅,因此接近但不同於1 公噸。

▲作者指出,減少碳排放必須從自身做起,降低吃動物肉是其中一個關鍵。(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什麼是「淨零」?

想像天秤的右邊是發電廠和燃油汽車等碳汙染物,左邊是樹木海洋等碳吸收物。當天秤達到平衡,碳排放為淨零(Net Zero)。

2050年之前達到淨零排放是個目標,但是為了逆轉目前的災害,我們必須超越淨零,製造出比地球能吸收還要少的溫室氣體。排除所有碳排放是不可能的,為了達到淨零,必須將碳排放量降低到自然界的碳匯(如樹木)和創新技術能夠移除的等量。

達到淨零排放需要捨棄化石燃料,同時投資移除碳的創新技術。沒有人能確切知道2050年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但是根據目前使用的技術,其中一個情節會是:

淨零排放的一日生活

8AM:踢掉薄毯,走進21°C 的房間,隔熱良好的房子經過翻新,裝設了三層玻璃窗,利用電熱幫浦讓這間智能宅終年保持在21°C,這個幫浦也能替屋子降溫,所有電器都是使用附近一帶太陽能板的電力,或是從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廠買來的電。
9AM:2019 年的咖啡機使用塑膠製的咖啡膠囊,20年前升級採用可堆肥的生物塑料咖啡膠囊,現在的拿鐵使用杏仁奶和豆奶,但假日還是會用牛奶犒賞一下自己。
10AM:一個月只去辦公室幾天,而且是利用電車和共乘服務。
11AM :附近的山羊來吃牠們每週一次的大餐,一群山羊就足以把社區的草除乾淨,而且沒有雜草,草早就不見了,但幾年前種的植物發出來的種子生長茁壯而不需要額外澆水,且生長快速。

中午:和朋友吃輕食,包括一個蔬食漢堡。動物的肉很貴而且不是到處都有賣,只有特殊場合才吃。餐廳使用地熱管線取代火爐,接收地球熱能,將餐廳保持在暖洋洋的狀態,而外頭則是冷颼颼。餐廳還有天棚、自動遮陽簾和遮陰的大樹來調節室內氣溫。

1PM:從辦公室回到家結束剩下的工作,途中經過一片過去養牛和生產牛奶的田野,如今那裡裝設了碳洗滌塔(carbon scrubber),幫助樹木和海洋降低空氣中的碳。
2PM:和朋友視訊,聽他們分享25周年紀念日的海外旅行,還是有人搭飛機旅行,但因為要額外付出高額的碳移除費用,所以就留給特殊場合。
4PM:預約了一年一度的全屋電池服務,這是事先設定在電費最便宜的時段從電網抽取電力,確保儲存的電力可供家庭使用(即使太陽下山或沒有風的時候),為了將太陽能的輸入極大化,社區屋頂採棋盤式設計,確保沒有任何一戶的影子,會投射在另一戶之上。
5PM:用電爐做香煎茄子和溫室蔬菜,這種爐具將熱能直接鎖定食物,不會浪費太多能源。
9PM:結束車庫的汽車充電。這套系統經過優化,會在電網的需求量較小時充電,車庫有兩個充電座,因為這是在2030 年代建造的,當時的家庭還擁有多輛車,現在建的房子大多只有一個充電座,如果超過一位家庭成員同時需要出門,會使用共乘服務。
10PM:設定就寢情境以節省夜間能源,這種智能型床墊能直接鎖對睡覺的人提供溫暖或涼爽的溫度,而且在夜間提高或降低溫度,以提升睡眠品質。 

▲ 過去20年,估計有50萬人死於極端氣候事件,造成的損失達3.5兆美元,2017 年,一群經濟學家估計,未來氣候變遷的災害「每年占全球GDP2% 到10%」。(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全球升溫的經濟學

如果氣候變遷的趨勢一如目前預期,本世紀中以前世界將會失去超過10% 的總經濟價值,如果沒有達到巴黎公約和2050 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可能會對經濟造成廣泛顯著的衝擊。

造成的衝擊可能包括:

• 人類健康和生產力的損失。
• 基礎建設和不動產的損壞。
• 農業、林業、漁業和觀光業的不良後果。
• 能源需求上升以及可靠的電力供應較少。
• 水供應吃緊。
• 貿易和供應鏈的崩潰。

過去20年,估計有50萬人死於極端氣候事件,造成的損失達3.5兆美元,2017 年,一群經濟學家估計,未來氣候變遷的災害「每年占全球GDP2% 到10%」。

另一方面,氣候變遷也代表商機和對經濟可能的正向影響, 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表示,全世界500 大公司中,225家相信氣候變遷可能產生2.1兆美元以上的新商機。

潛在的正向經濟影響包括:

• 再生能源、具耐受力的綠建築以及能源效率的解決方案。
• 油電混合和電動車生產,包括電動公共運輸工具。
• 建設綠色基礎建設。
• 具耐受力的海岸基礎建設。
• 碳捕捉和碳封存以及利用被捕捉的二氧化碳。
• 增加植物基礎的糧食和農業。
• 北極海冰的融解,將為貿易開闢新的船運路線,也為石油與天然氣的開鑿提供更多前景。
• 瘧疾和登革熱等疾病將為製藥業帶來更多需求。
• 世界各地的衝突將使私人保全服務和軍事承包商賺進更多收入。
• 生技公司將開發具高溫耐受力的新種作物。
• 極端天氣將需要更多衛星和雷達科技。

▲賽斯.高汀(Seth Godin)率領全球各界300多名專業人士所著,《圖解全球碳年鑑》,商業周刊出版。(圖/商業周刊提供)

熱門點閱》

► 月收五萬便當變兩百也沒用 理財第一步請別仇富

► 周行一/美中邊打邊互惠 小國要比大國努力取雙贏

► 台灣人過分追求高CP值 彰顯低薪困境

► 調升資本工資卻苦到百姓 年年上演的恩典大戲可止息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摘自「圖解全球碳年鑑」。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