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鉅原/從台美高科技產業 推動聯盟、數位化貿易協定

我們想讓你知道…未來如果兩國成立高科技的策略聯盟,政策上的誘因將可更加提高兩國在高科技產業之間的相互依存程度。

▲美國高科技重鎮矽谷。(圖/取自pixabay)

●周鉅原/紐約市大學經濟系教授

推動產業聯盟與數位化的貿易協定

面對中國採取「掠奪式的貿易政策」,美國正以權力貿易策略,設法將經貿與國家安全連結在一起,達到國家的戰略利益手段,並提升本身在國際間的領導地位,台灣此時更應積極運用本身優勢,達成強化台美在高科技產業上共同發展的合作途徑,創造雙贏局面。

產業內的貿易指數是衡量兩國之間在同一產品(業)之內進出口貿易交流量的密度。理論上,一個國家同時進出口同一個產品,代表著產品異質化,或者是規模經濟的生產,但是在全球化的時代,也代表這個產品跨越國際迂迴生產的過程與國際分工,或者可以說是兩國同一個產品在上中下游生產線彼此分工互動的程度

根據Grubel Lloyd(1975)產業內貿易的公式。產業內貿易的指數,永遠介於「零」與「一」之間。某一產品,如果只有進口或者是只有出口,那麼這個指數就等於零。兩國之間的產業內貿易指數越高,表示兩國在同一個產業之內貿易交流的程度越密集。

高科技產業內的貿易指數

本文先計算出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在HS8位分類的每一個高科技產品產業內的貿易指數,然後用加權平均的方式,計算出產業內貿易的綜合指數〔圖1〕,報告美國與8個主要貿易夥伴在1991年跟2020年產業內貿易的指數。

從〔圖1〕可以看出美國與歐盟的產業內貿易密集程度最高,其次是與加拿大、墨西哥、英國、韓國和台灣。美國跟歐盟在高科技產品中產業內貿易的程度,可以理解,至於跟加拿大和墨西哥,則可能是因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該條約已修改成USMCA)的影響。此外,美國與台韓產業內貿易的程度,遠遠高於美國、日本或中國。

另外一個現象是在過去30年間,美國與歐盟、墨、加、英產業內的貿易指數,有下降的趨勢,而與中、日兩國則有增加的現象,台美之間產業內的貿易指數從1991至95年的0.23增加到2016至20年的0.27。可見台美兩國在高科技產業內的交流程度有增加的趨勢。

▲高科技產業內的貿易指數。(圖/作者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台美高科技產業內的貿易指數為0.22,僅僅低於美英的0.32、美歐的0.31以及美墨的0.26,在美國八大貿易夥伴當中,居於第4位,可見台美兩國在高科技產業內貿易密集交流的程度,並不亞於美國與其傳統鄰近的貿易夥伴。這是因為台美兩國產業內的互補程度比其他國家為高。這個實證發現,在美中高科技冷戰的氣氛下,具有高度的政策含義;對台灣而言,台美兩國在高科技上的合作,也提供了更加深化與成長的空間。未來如果兩國成立高科技的策略聯盟,政策上的誘因將可更加提高兩國在高科技產業之間的相互依存程度,這是本文的重點

拜登總統的科技政策

由於新型冠狀肺炎對供應鏈造成的瓶頸,使得全球晶片缺貨,影響到汽車業的生產,一連串的發展帶動汽車以及其他電子品價格上漲,更加暴露出半導體過度集中的風險,所以在地緣政治考量上,美國體認到一定要減少對外國,尤其是敵對國家的依賴。

拜登總統就任之後簽署了一份針對關鍵產品供應鏈的1047號行政命令。6月8日,白宮提出一份檢討報告,對四大產業的現況檢討與發展做出一些重大政策建議,這四大產業包括半導體、高能量電池、藥品與主要醫療原料(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APIs),以及重要的稀有礦物等4項產業。

▲美國總統拜登對包括半導體在內的四大產業發出檢討。(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報告中指出,美國半導體占全球產品的比例從1990年的37%降到了現今的12%。半導體的進口,92%來自台灣,電動車的電池75%依賴中國供應。而高能量電池中所必需的兩項最重要的化學元素鈷(Cobalt)和鋰(Lithium),中國分別占了80%與60%的儲量。

另外學名藥品與APIs也是高度的依賴印度與中國,所以政府必須重建強化美國製造業與創新引擎,報告中提出23項的政策建議,包括開發藥物的先進製造技術、提高藥品供應鏈的透明度、改善美國戰略儲備系統、與盟友夥伴合作及減少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以確保供應鏈的高韌性,並且建議配置預算,徹底執行,包括500億美元投資半導體製造和研發、200億美元用於電動車採購優惠和充電設施等,170億美元融資給電池供應鏈、500億美元擬定高韌性供應鏈計畫,以強化美國製造業的生態系統(Ecosystem),確保美國在高科技的領先地位。

國會也正在審查一項《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The United State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2021, USICA),這個法案包括一、扶植半導體與5G通訊業的法案(Creating Helpful Incentives to Produce Semiconductors, CHIPS and ORAN 5G Emergency Appropriations)。二、強化研發、製造、供應鏈與區域發展的無限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三、針對對抗中國的戰略競爭法(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 of 2021)。四、國家安全、AI與美國工人與工作機會的法案(Homeland Security and Governmental Affairs Committee Provisions)。五、回應中國挑戰的法案(Meeting the China Challenge Act of 202)。六、其他關於教育與司法的法案。

▲5G通訊業和半導體產業是美國扶持的重點。(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這個USICA法案充分代表了國家科技主義,由政府出面支持半導體製造業,投資生產晶片。在「無限前沿法案」之下,將向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810億美元,幫助技術的創新與研發,以超越中國,並將設立一個專門機構負責處理技術的創新與研究,5年內將投入290億美元,重點包括超級計算機、人工智慧、先進通訊技術創新、生物科技及醫療技術基因與合成生物的研究。

另外,法案還包括提供15億美元基金獎勵建立寬頻技術,阻止華為與中興通訊在其他國家被廣泛的採用,並且規定商務部長不得輕易的將華為從「實體名單中」刪除。

這個法案6月8號在參議院以68對32票順利通過,將來還需眾議院通過,拜登總統才能正式簽署,成為美國未來的科技政策。未來5年內,美國總共將投入2,500億美元發展高科技。這是在美中科技競爭下,拜登總統所下的重藥。學者將之比喻為1940年代對原子彈的研發,以及1960年代的太空競賽,所以拜登政府的科技國家主義能夠得到兩黨一致的支持,當然撥款的細節還待兩黨議員的協調。

與盟友夥伴合作方面,拜登政府希望其他國家對中國採取與華盛頓一致的態度,並且相信與盟邦跟夥伴應該採取軟性的誘因,而不是硬性的懲罰,所以胡蘿蔔比棒子管用,在與中國5G的競賽中,將提供對東歐、中歐國家軟性的胡蘿蔔而不是硬性的棒子,鼓勵他們不採用華為與中興通訊;如果這些國家採用瑞典Ericsson、芬蘭Nokia以及韓國Samsung的產品,而不用中國的兩個廠牌,美國將提供這些國家一些補助,很顯然的,未來的5G世界可能成為兩大互別苗頭的陣營。

台美產業策略聯盟與數位化貿易協定

根據AlexCapri(2021)分析,在美國生產半導體的產品,其營運的成本比在台日韓生產要高30%,比在中國生產成本高50%(當然這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因為政府的補貼)。

希望半導體在美國國內製造的主要關鍵在三大策略是否成功,第一是與中國脫鉤(De-Coupling)

其次是建立確保供應的生態系統(Ring fencing Ecosystem)

第三是廠商回流(Re-Shoring)。目前除了台積電已經宣布在美投資120億美元建立5奈米晶片(每月生產2萬片),在未來的10到15年,將投資250億美元生產3奈米晶片之外,英特爾(Intel)也將要投資200億美元生產晶片。

三星集團則將在德州奧斯丁投資170億美元,如此一來,美國半導體的產值在世界的比例將可提高到15%,然而希望這些新增的投資能夠造成產業的群聚效應,恐怕要等10至15年後,可見拜登的創新與競爭法案(CHIPS for America)的政策目標,確實需要一段時間才可達標。

▲拜登的創新與競爭法案(CHIPS for America)的政策目標,確實需要一段時間才可達標 。(圖/取自Pixabay)

台美策略聯盟

台積電生產高端的2奈米晶片,在半導體生產技術執牛耳領先地位,尚不至於受到因為在美投資增加所產生的群聚效應而受到挑戰(Intel、Samsung等將生產3或5奈米的晶片),但是在地緣政治考量之下,美國一定會不斷地減少對敵對國家的依賴。台灣是美國可以信賴的夥伴,所以台美兩國應該可以進一步地進行產業策略聯盟,強化技術交流,相互投資,深化兩國在生產技術跟研究發展的分工與合作,並且從半導體擴張到整個高科技的策略聯盟,讓美國在東亞有個可以信賴的高科技夥伴與忠誠的盟友,減少對敵對競爭者之依賴,深化兩國產業貿易交流,增加兩國經濟安全與共同利益。

數位化貿易協定

目前拜登政府致力國內的經濟復甦與推動高達1兆美元的基礎設施,而且快速通關的貿易促進法案(Trade Promotion Act, TPA or fast track act)在6月30號失效之後,短期內沒有將該法案延長的跡象。雖然拜登政府積極地拉攏盟邦,建立「反中」聯盟,但是在經貿方面,還是沒有積極的策劃簽訂任何貿易協定,所謂經貿的北大西洋公約,只是學者提出的構想而已。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成員國,尤其是日本都積極地期待美國重返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但是至少在2022年期中選舉之前,似乎不太可能,反倒是主流的智庫,如布魯克林研究所認為推動印太數位貿易協定的時機已經成熟。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因為中國採取「掠奪式的貿易政策」,學者如Robert Atkinson強調美國的貿易政策必須改弦易轍,採取權力貿易(Power Trade)的策略,將經貿與國家安全連結在一起,互為表裡,經貿政策也不再是傳統的貿易自由化,而是達到國家的戰略利益手段。所以拜登的貿易政策就是強調要有利於美國的工作人口,保護勞工的利益與環境的維護,以提升本身在國際間的領導地位,任何希望與美國簽訂貿易協定的國家,必須了解彼此之間的政治化學是否可以造成期待的化學效應,才可能達陣。

語云「山不轉路自轉」,台灣期望的FTA╱BTA都只能當成中長期的目標。

當務之急是利用台美投資貿易架構協定的管道(參閱6月13日自由時報「台美貿易投資架構協定談判的多重意義」),運用本身優勢,利用半導體供應的籌碼,達成強化兩個在高科技產業上共同發展的合作途徑,就拜登政府推動的四大高科技產業當中,選定互助互利的項目,增加對美投資,創造台美雙贏的局面。加強高科技的交流,爭取發展5G與綠能、電動汽車、生物科技等產業合作,達成產業別與部門別策略聯盟(Industrial╱Sectoral Alliance Agreement)成為堅強韌性的產業鏈,並且進行簽訂一個數位貿易協定(Digital Trade Agreement)。

在這個協定中,強化AI、Cybersecurity與5G及新興科技的合作,採用Modular(模組化)方式,簽訂一個規格類似US-Japan DigitalTrade Agreement的數位貿易協定,並且在推展中的亞太數位貿易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熱門點閱》

► 防疫缺「系統性」校內檢測 台灣校園防線最大盲點

► 王志鵬/美日英澳齊聚西太平洋抗中 台灣西南海域卻低調安靜

► 陳志恆/為獲讚美不願做 父母該聚焦孩子「正向意圖」

► 張登及/科學怪人、帝國墳場、帝國賭場?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台灣銀行家》,原標題為「從台美高科技產業內的貿易 推動產業聯盟與數位化的貿易協定」。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