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成為台灣重要的人口群體。為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0解決不平等問題,讓高年級價值再發光,一零四資訊(3130)於2017年底推出的「104 高年級」服務,在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所主辦的「TSAA 台灣永續行動獎」中,以「104 高年級讓價值再發光」及「Be A Giver 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兩件行動方案,分別榮獲今年度的「SDG 10 減少不平等」金獎及「SDG 8 就業與經濟成長」銀獎。
2023/07/22 00:59基隆市府決定不與營運灰渣掩埋場的永盛公司續約,有法律上的原因,更有環境永續的理由;既然台北、桃園都已經幾乎做到「焚化灰碴零掩埋」,基隆沒有理由不行。
2023/07/22 00:50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今日(21)起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開幕。集合政府、企業、大學、NGO等超過400個攤位,匯聚一堂,透過多元的互動展覽和活動,傳達永續理念與成果。行政院長陳建仁在開幕典禮上表示,蔡總統已宣布淨零轉型為國家發展目標,政府也已逐步完成相關政策法制和組織調整。實現淨零目標雖然具有挑戰性,但在政府、企業和公民共同參與的情況下,堅信一定能夠實現,為後代子孫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2023/07/21 23:58已經買下我國有量科技公司(5233)71%股權,運用有量的鋰高分子電池及系統,製造藍色電動巴士、電動貨車、電動火車與充電樁等,擁有「泰國特斯拉」美名的泰國綠色能源商Energy Absolute(AE集團),是高雄市政府積極爭取到高雄設廠的電動車大廠,高雄經濟發展局局長廖泰翔昨(20)日與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連袂訪問AE,獲得AE集團執行長Somphote Ahunai親自接待。
2023/07/21 23:48北台灣目前房市許多重量級建商仍積極推案,今年下半年推案量仍逾千億,代銷業者競爭激烈,而得意佳建築行銷團隊,之所以能在成立短短3年內,就承接了200多億的代銷案量,和集團「從土地評估、建築規劃、空間設計、市場分析、產品定位、廣告企劃、媒體統籌、到裝修客變」全包式的一條龍服務密不可分。
2023/07/21 17:33泓德能源以「漁電與候鳥的共存共榮──台南日運案場」實際案例,獲得第三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銀獎」殊榮,由旗下子公司星源漁業總經理張東昇代表受獎。泓德能源以其堅實的光電專業,邀請養殖專家自組「漁業台灣隊」,於日照條件極佳的台南七股開發漁電共生案場,開發前期主動與環團合作自辦環社檢核,評估可能造成的環境、生態與社會影響,並根據結果調整案場規劃,結合生物友善設計,兼顧環境、再生能源和漁業,因此獲得評審青睞。
2023/07/21 16:24鴻海科技集團(2317)積極響應台灣的永續教育行動,自今日起至23日將於世貿一館參與台灣最大的永續嘉年華-「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今年鴻海以「綠色智能」「循環經濟」兩大核心面向作為參展主軸,透過多元互動問答、獨特的海底光影效果,給參觀民眾寓教於樂的永續體驗。
2023/07/21 11:02泰國官方以2025年電動車市佔率達30%,2030年達50%,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為目標。該國電動車協會(EVAT)主席Krisda Utamote昨(19)日表示,台灣台達電等相關業者在泰國布局相當積極,他看好台灣Gogoro的換電池方式,方便又省錢;另目前泰國電動車相關投資項目很多,但缺乏電池回收的技術,需要加速發展。
2023/07/20 00:58為了鼓勵媒體報導更多元、正向的高齡相關議題,並引領大眾邁向友善高齡社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了第3屆「銀響力新聞獎」。今年的報名件數創下新高,共有179件作品參賽,以電視及網路影音類獎項與調查報導獎競爭最激烈。最後,有53件作品入圍,競爭著「平面及網路(文字)類」、「電視及網路影音類」、「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大專院校類」,以及今年新增的「數位創新獎」和「調查報導獎」等類別的獎項。
2023/07/19 23:55近幾月爆發的 Metoo 運動,網路討論職場女性友善議題的聲量爆表。職涯平台《Alpha plus人才加速器》 發布最新一季「Alpha plus職場 DEI 聲量指數」,指數來到 254.2,創下 2019 年第四季(疫情前)追蹤以來最高,「職場平等」與「女性」兩大面向都翻倍,其中「性騷擾」指標更是暴增超過 8 倍,帶動次指數「多元文化」來到 266.7 同步創新高。
2023/07/19 00:37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今(17)日舉辦MEPC 80產業趨勢研討會,現場集結國內各家航商高階技術主管,共同關注國際海事組織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80屆會議(IMO MEPC 80)所提出的重點要項及技術發展,指出IMO會依據該目標制訂相關強制性公約修正案,對船東造成極大衝擊。
2023/07/17 17:39為響應減碳趨勢,綠能興起,台灣近年來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根據經濟部統計,2022年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38億度,近5年我國再生能源發電量平均年增14%;另近5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平均年增21.9%,高於全球平均的9.1%;今年5月我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占比以太陽光電68.9%居冠。
2023/07/17 15:00執政黨這數年來在能源政策上的錯誤已經板上釘釘,成為定局。但他們仍然不願認錯,意圖靠著新聞、消息文過飾非,替自己失敗的營運與施政擦脂抹粉。離岸風電不僅裝置容量設置進度遠不及格,數年間無法吸引更多廠商進駐投入,甚至還嚇跑外資,足見執政上的潰敗無能。
2023/07/17 13:49歐洲議會於上月(14日)通過採納《歐盟人工智慧法案》,將繼續修正成為正式法案,台灣也正在擬定草案中,預計9月推出《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內容將包含 AI 相關法制、倫理規範、產業促進原則等。日前,召集了國科會、通傳會、文化部、數位部等相關部會,研議立法規範加以納管,初步可能納管廣播電視、有線廣播、衛星廣播等媒體及頻道業者使用生成式AI如ChatGPT來產生內容。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別彙整近期全球對於監管AI的重大作為:
2023/07/17 06:057月第一週全球迎來有史以來最熱的一週,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更指出,7月6日的全球日均溫攀升至17.23°C,已打破10萬年來的紀錄。世界氣象組織(WMO)在7月10日記者會上也指出,從6月底開始,所有的觀測數據都非常高,包含海水的溫度、氣溫。此外,南極海冰覆蓋的程度也創下史上新低,前所未見。面對「史上高溫」,台灣應該如何應對?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中央氣象局長期預報課課長羅資婷、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研究所研究員陳主智對此現象皆強調,全球暖化的影響已不容小覷。
2023/07/17 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