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社會責任:台灣萊雅關懷弱勢16年、全家公益策展

▲▼台灣萊雅員工與「1919陪讀計畫」合作,前往科學教育館陪伴來自課後陪讀班學童探索科學。(圖/台灣萊雅提供)

▲台灣萊雅員工與「1919陪讀計畫」合作,前往科學教育館陪伴來自課後陪讀班學童探索科學。(圖/台灣萊雅提供)

專題中心/綜合報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企業與社會團體持續以多元行動推動弱勢關懷與環境永續,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深化與創新。今年,台灣萊雅與RE-THINK、全家便利商店等組織,分別於1日透過志工服務、環保教育與公益合作,觸及更多族群,推動社會共融與環境守護。

企業志工擴大服務,扶助弱勢並守護生態

台灣萊雅連續16年舉辦「萊雅公民日」,今年攜手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陪讀計畫、1919食物銀行、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並新增喜憨兒基金會與安得烈慈善協會,將服務範疇從教育陪伴、食物援助,延伸至多元共融與生態永續。近350位員工投入志工行列,展現企業回饋社會、守護環境的決心。

該公司員工與1919陪讀計畫的新北、基隆、桃園8個課後陪讀班弱勢學童,走進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透過展覽、互動裝置、科學闖關及防曬衛教,寓教於樂,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與信心,也讓學童感受社會支持。

此外、台灣萊雅持續與1919食物銀行合作,員工分裝3180公斤白米,協助1060個急難家庭溫飽。今年更與安得烈慈善協會合作,員工參與食物箱物資盤點、紙箱打立等前置作業,讓更多家庭受惠。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萊雅與喜憨兒基金會合作,由憨兒擔任「餅乾教室」助教,透過與萊雅員工的互動練習人際溝通,提升自信。(圖/台灣萊雅提供)

在多元共融與身心障礙者支持面向,員工參與喜憨兒基金會「餅乾教室」及「藝術共創」課程,在憨兒帶領下揉麵團、烘焙餅乾、創作手工藝,憨兒自信心與人際溝通能力提升,員工也加深對身心障礙者的理解與接納,促進社會多元共融。

另也與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合作,推動「象山公園生態專案」,種植26種台灣原生植物,製作昆蟲旅館,提升都市公園生物多樣性,讓綠地兼具教育與自然復育功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民眾對環保議題高度認同,但行為未完全跟上。發票存載具與垃圾分類成日常習慣,但借用循環杯推廣最不易。(圖/RE-THINK提供)

全民環保素養調查揭示態度與行為落差

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全家便利商店及師大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連續第二年發布《2025環保素養調查-便利商店篇》,針對5,805份有效樣本,剖析台灣民眾環保意識與行為落差。

調查顯示,民眾普遍高度支持便利商店環保行動(平均4.53分),但實際行為如循環杯使用僅1.91分,主因包括忘記攜帶、不便與衛生疑慮。垃圾分類(4.76分)、發票存載具(4.80分)已成日常習慣,自帶環保杯(3.91分)則尚待提升。

僅三成受訪者正確認知「Refuse(拒絕)」是5R原則首要行動,顯示源頭減量觀念有待加強。消費者期待更友善的選擇,例如便當包裝改用廢紙箱隔熱墊、吸管不主動提供。調查也發現,愈貼近日常且操作簡便的行為執行率愈高,需額外準備者則較低。超商與超市(24%)、大眾運輸車站(22.1%)、政府單位(12%)被認為是回收教育應加強的前三大場域。便利商店網絡密集,被視為推廣回收、減塑的核心平台。

▲「這還好吧!?」生活觀察環境展回收數千支超商咖啡業務用牛奶瓶所打造的巨型裝置藝術牆。(圖/RE-THINK提供)

公益合作與創新策展推動行為改變

全家便利商店持續推動環保措施,年減一次性紙杯達4千萬個,推出「動口不動手」循環杯借還新制,提升便利性、衛生安全,並加碼折扣鼓勵自備杯。RE-THINK與全家合作零錢捐公益計畫,讓消費者以小額捐款參與環保教育,資源用於回收大百科升級、校園教材設計與實體展覽。

本年度策展主題「這還好吧!?」以幽默互動呈現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惡」,如不自備杯子、隨意丟棄垃圾、網購試穿後退貨等,鼓勵民眾反思並改變行為。展場以大型壓克力錶框展示台灣每年被隨意丟棄的菸蒂數量,喚起社會關注。環境部長彭啟明到場支持,強調亂丟菸蒂為裁罰案件最多,環境部正推動「菸蒂不落地」方案,並鼓勵企業、地方政府設置菸蒂桶,維護街道乾淨。

展區另一亮點為以回收牛奶瓶打造的巨型裝置藝術牆,展現全家便利商店每年回收量與再製成果,推廣循環經濟,限定商品「塑膠環保袋」即由回收牛奶瓶再製,鼓勵民眾重複使用,落實環保行動。

企業、公民、政府協力,推進社會與環境承諾

台灣萊雅、RE-THINK、全家便利商店等企業與非營利組織,透過多元公益合作與創新行動,深化弱勢關懷、推動環境永續,並以教育、行動、反思,帶動全齡層參與,促使社會態度與行為落差逐步縮小。這些跨界協作不僅展現企業社會責任,也成為推動台灣社會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關鍵字: ESG, SDGs, 永續